这是一篇关于回忆的文章。
我至今记得,舅舅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当时我说我自己总是习惯昂着头看别人,然后他若有所思地跟我说,“有时候极度的自傲就是自卑”。
当时我没有什么话语来反驳他,因为我自己也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
后来我开始审视自己,我开始懂得自己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当时他说的也很有道理。
不可否认的是,我从来不是一个多么有自信的人。即使我身边大多数人都不会赞成我是这样自卑胆小的人,但是我自己清楚有多少的自信是伪装,有多少的胆怯被隐藏。
大概所有人开始时都是这样的——除非是那些家庭幸福和睦、一帆风顺的人。
嗯……我真的很羡慕那样的人。王尔德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管是如何的不幸,大灾还是小难,其造成的结果总归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或许有点偏激,但我觉得这是事实。
这是一场接力赛,而不是百米赛跑。
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处于“不畏天地,不敬鬼神”的状态。
这时候的我差不多是无所畏惧,毕竟天不怕地不怕,和同龄人之间没啥好比的,和大人更不用比较。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无所谓他人的目光。小孩子也没什么好比的,只能比比成绩。那时候我不屑和他们比,他们比不过我,老师问起来我都说我和自己比。比穿着打扮吧,我从小又不太在意这些,基本上是怎么穿舒服怎么来:到了高中住校的时候,夏天我照样每天穿着半拖鞋去教室。拖鞋还是不太敢穿的,会被批评。半拖鞋就是那种,拉下一根带子就可以变成凉鞋的鞋子,我两双这样的鞋度过了高中三年的夏天。
不过初中到高中的时候,我经历了比较大的心理改变。小学初中的老师给我留下了很差的印象,我开始质疑这种把人关在教室的学习方式。高中住校的时候,我有了更多空闲的时间,我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看老师家长所谓的闲书上。我看了很多的书,也开始认识一些朋友。不客气地说,我过去从来没有过一个真正的朋友,别人对我只是单方面的倾诉,我没什么好对她们讲的,毕竟生活比较贫乏。当然后来我也不一定有了真正的朋友,但是我可以和别人多一些交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高中的老师,水平确实比初中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都非常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哪怕是像我这样让老师有点头疼的,也时常得到春风般的关怀。我很感激这段经历。
说远了。回到自信上来。我高中时,说起来并没有被更多成绩优异刻苦学习的人所震慑,我羡慕的是那些中产阶级的孩子。
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待人温和有礼又有一定的疏离感,和对方交流你感觉不到对方的傲气,但对方也绝对不是自卑的。他们年少时在同一个小学初中长大,即使在这个优秀的高中也能处处有朋友,朋友的父母间大多都认识,自成一个小圈子。家里条件不错,可以想去哪里旅游就去哪里,可以让他们选择自己将来喜欢的生活方式。
我很难去想象他们身上的负面情绪,他们总是自信而从容的,因为他们的内心足够强大。这越发衬托出我内心的敏感,我也因此格外地羡慕。通过反思,我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人格上的缺陷。
有很多,不一一赘述了,但是后来我清楚地知道有些事是没办法改变的。我只能通过自我调节来改变自己的心态。
比是没办法比,只能不去多想,专注自己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小确幸而感动。有一次和别人聊起努力这件事,对方说,别人努力是因为他们所求更多,内心得不到满足。而在这个世界上,不幸的人和事也太多太多,相比之下,我也十分庆幸。我的家庭是完整的,我小时候没有吃过苦,没有操过心,家里人为我做了绝大多数事情。我应该感激。
也许是自欺欺人,也许是知足常乐,谁知道呢。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个时候自信才能被稳稳建立,自信由自己赋予,远非比较所得而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