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影《长津湖》后,姊妹篇《长津湖之水门桥》在春节期间也上映了。能否打破《长津湖》的票房纪录大家拭目以待。国民党军队办不到的事情,共产党的军队就可以办到。在朝鲜战场战胜美军,打得美军狼狈逃窜。在功德林里,被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黄维、王耀武等人没有一个相信。装备简陋的部队能战胜世界第一的军队,是不能想象的。实际上,天上不会掉馅饼,志愿军战士一直在挑战人类的极限,邱少云等战士宁可被火烧死也一动不动。而在水门桥战斗中,志愿军一个连一百多号人,宁可冻死也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最后全连成了冰雕连。
[if !vml]
[endif]
当时情况是,美突击主力陆战一师等部队,被我志愿军第9兵团分割成几大块。但是装备落后的志愿军一时难以啃下来,围歼十分困难。当“北极熊团”被全歼之后,长津湖战场发生转折,美军也不大可能反守为攻。相反一万多美军可能全都葬送在长津湖,总指挥少将史密斯是个学者型将军,工程等专业知识丰富,同时他也是个谨慎小心的人,为了不让美陆战1师这支王牌部队从地图上上抹去,他下达全线撤退的命令。然而,进来容易出去难,撤退之路并没那么简单,从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美军经历了“地狱之旅”般的溃退。
[if !vml]
[endif]
水门桥所在的位置,在黄草岭山口。到兴南港的唯一一条公路经过它,志愿军早已判断出美陆战一师的撤退路线必经此处,是绝对的咽喉要地。电影《金刚川》里,美军炸桥、我军修桥。而在水门桥战斗里,不太长的一座小桥,我军是三次炸美军是三次修桥,中美两军最精锐的部队,在零下40度的恶劣天气里将展开生死较量。志愿军的挑战更残酷,他们受命炸毁联合国军撤退的生命要道“水门桥”,继而全歼敌人。
[if !vml]
[endif]
对于水门桥的战略重要性,我志愿军很早就已清楚。1950年的12月1日,志愿军爆破小组一炸水门桥,携带的炸药有限,被炸毁的部分只有三米多长,但对于机械化部队却是致命的。很快美军将桥修好,12月4日晚,志愿军继续炸桥,在夜幕的掩护下再一次将桥成功炸毁。美国少将史密斯大为震惊,将桥修好后,派出了超50辆坦克的坦克营和大批美军士兵,加强对水门桥的守护。12月6日晚,上百名志愿军每人身负几公斤炸药,从多个方向拼死冲向水门桥。由于有重兵把守,这一次炸桥的难度很大。
[if !vml]
[endif]
在美军一个坦克营的阻击下,爆破组付出了巨大伤亡,最终将水门桥连同下面的基座全部炸毁。按志愿军的设想,修好桥至少得十几天。炸桥队白天确认炸毁后,才向上级发报。然而,我们的经验再一次发生误判,低估了美军现代化的后勤保障能力。美国少将史密斯头脑冷静,知道最快的架桥办法,不是慢慢地建桥,而是立刻从日本三菱重工赶制了8套钢梁,然后用8架C-119大型运输机运送到水门桥上空,再用巨型降落伞将8吨桥梁进行空投。架桥需要4套设备,空投了八套,一套落在志愿军的阵地上,损坏了二套,剩下的刚好架成了桥。
[if !vml]
[endif]
直接“空投钢桥”的大胆想法,已经远远超出当时志愿军的认知范围。早知这个情况,说什么9兵团也会全力在此决战。事实证明,一过了此桥,9兵团基本没机会消灭陆战一师了。两军后勤保障和装备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在美军强大的“工业基建”能力下,最终失利,王牌劲旅美陆战1师逃出生天,美军待其主力陆战一师撤出来后,为防止志愿军追击,美军又立即炸毁了水门桥。长津湖战役,由于美军只损失了一个整团的兵力,一万多人成功地撤退,经海路回到了南朝鲜。很多志愿军战士后来回忆时,都是表达对此事的遗憾和痛惜。
[if !vml]
[endif]
的确,志愿军9兵团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力量,他们也做得不错。但是如果像上甘岭一样,部队能把美军堵在水门桥这里,来一场大型阻击战。那样相当于半渡而击,效果将是惊人。在战斗中,他们也不可能将桥架好。包围圈里的陆战一师,用瓮中捉鳖形容最恰当。只可惜由于气候、运输能力的原因,志愿军能赶到阵地的部队,屈指可数,只有几个连。而赶来的几个连队,趴守阵地的时间太长冻死冻伤太多,也没有重型武器。
[if !vml]
[endif]
山上的志愿军则完全没有阻击效果,一枪都没有打响。连美军都觉得不可思议,原来志愿军一个连的人冻成了冰雕,没有办法开枪了。相比三炸水门桥,让美军的车队堵在水门桥,可能造成的恐慌更大些。一则让美军保留一线希望,不至于困兽犹斗。二则让美军争相逃命,水门桥也在,志愿军大部队可以一路追杀,让美军最大程度产生创伤。
[if !vml]
[endif]
我志愿军9兵团,虽然没能实现最高的战略目标,将美陆战一师一举歼灭。但在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阻挡了美军的进攻势头。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附近,扭转朝鲜战争的局势,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