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实验是1948年由德国人 Hartert发明的一种通过采集全血样本测定凝血功能。
原理是基于凝血过程的最终结果是形成血凝块,而血凝块的物理特性 (形成速率、血凝块强度和稳定性)决定是否具有正常凝血功能。
目前主要用于肝移植手术、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动态检测,在急诊严重创伤、宫外孕破裂出血或产后大量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可能出现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血栓弹力图检测分别为:普通杯检测、肝素酶杯检测和血小板功能杯检测三种检测方式。
有六个检测参数(R值、K和α、MA、Ly30和EPL),反应四大功能(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纤溶功能)
影响血栓弹力图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的聚集状态、红细胞的刚性、血凝的速度,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高低等。
血栓弹力图的主要指标有:
①反应时间(γ)表示被检样品中尚无纤维蛋白形成;
②凝固时间(κ)表示被检样品中开始形成纤维蛋白,具有一定的坚固性;
③图中两侧曲线的最宽距离(ma)表示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
④血栓弹力图(ε),表示血栓的弹性的大小。
⑤最大凝固时间(m),表示凝固时间至最大振幅的时间。
目前血栓弹力图均用血栓弹力图仪进行检测。
百度搜索可以搜到 一些异常的血栓弹力图型,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