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压力很大,无论是生活方面的,还是工作上的。但很多人对于压力的理解不够透彻,也不知道怎么去识别、考察压力,所以,要想改变现状的话,就不知道怎么做了。今天来说下压力这个事儿~
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压力?
压力不是那种困境逼的你喘不出气,不是面对困难不知所措。而是我虽然累的喘不出气,但我依然能搞定它。所以,压力=失去掌控感。这个公式是众多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也是分析工作压力的指导原则。
其次,知道了何为压力,那怎么去识别压力能力,从而化解压力呢?要识别抗压能力,先要了解抗压能力构造。从心理构建来看,抗压能力包括两个部分:终极价值、内控归因。
1、终极价值:
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吗?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人的价值有两层,终极价值和外在价值。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我的价值是终极价值。
假如我一个人生活在孤岛上,很多事情我不用操心,什么发型更时尚?哪套衣服和我的地位更相配?坐哪台车出门,可以彰显我的身份?孤岛上的我,是天地之间唯一的人,我此时此刻感受到的自我价值,是我做人的基本价值,这就是终极价值。
如果有一天,我要离开孤岛,去陆地上交换生活必需品,我要考虑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还要考虑和谁做买卖。离开孤岛进入社会,让我获得了社会价值,这是终极价值之外的价值,叫做外在价值。
如果我天天生活在人群中,我会关注身份地位,会留意衣服发型,我甚至体会不到,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完全独立的我。我为什么死要面子?因为我只看到了外在价值,我体会不到终极价值。如果“面子”是我全部的价值,我肯定会死要面子。
2、内控归因:
有些事件发生,让人产生不好的情绪,这一类事件叫不良情绪事件。
遇到这类倒霉事,我可以在外界找原因(外在归因),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内在归因)。
为什么我遇到倒霉事,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我认同我的终极价值,我相信我是好人。好人有承认错误的本钱,因为我的错误,不会改变我是好人这个基本事实。如果我看不到我的终极价值,我很难承认错误,因为认错会让我“没面子”,会把我变成坏人。为了不让自己变坏,我就找借口、推责任、怨天尤人。
犯了错误,好人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身上的原因,有些可控,有些不可控。我屡战屡败,可能是命不好(不可控),也可能是指挥不当(可控)。如果每次失败,我都寻找可控的原因,例如,投入的兵力不够、进攻命令下得太早,我就能把失败变成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一来,我经历的失败越多,我就越强大。
寻找可控的原因,还能加强掌握感,我的抗压能力也会加强。
而考察抗压能力,重点就是看内控归因(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这个心理素质。
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叫做“归因”。内控归因,是专门针对压力的。如果我遭遇了压力,我把压力的原因归结到我能掌控的因素上,这就是内控归因,定义如下:不良情绪事件的内在可控因素归因。
内控归因,是面对挫折,不灰心、不抱怨、不回避,而是想一想,我能做点什么。有这个特质的人,会越挫越勇,抗压能力很强。在中国历史上,这个特质最强的人是曾国藩。
1852年,曾国藩担任“钦差帮办团练大臣”,负责组建地方武装,去镇压太平天国。皇上给曾国藩的任命,只是一道空洞的圣旨,皇上没有给曾国藩一兵一卒,也没给他银子和粮食。按正常思维,曾国藩应该向皇上要军队,但他了解大清国的体制,知道要了也白要,大清国的军队,维护治安还行,打仗真不行。
按理说,大清国的军事实力并不弱,从统计数字来看,大清国的军人数量、军费支出,和后勤物资,远远超过太平天国,打赢这场战争,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可是,大清国的军队条块分割,只有皇帝才能指挥师以上的部队。这种体制设计,可以防止军人造反,但也限制了军队的战斗力。
太平天国从广西杀出来,一路攻城拔寨,几乎战无不胜,根本原因是清军体制落后。按清军的指挥模式,军队不能大规模集结,也不能协同作战,只能靠小股军人死战,结果是一战即溃,败不相救、胜不相援
大清国的体制,积弊已久。曾国藩对体制既不报怨,也不掺和,为了解决问题,他绕开体制,自己筹集粮饷、招募士兵、选拔将领。他先建立一支体制外的军队,再率领这支军队,去打败太平天国。曾国藩的办法,是最笨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整个过程,他花了11年。在这11年里,他经历了一百多场战斗,败多胜少,屡败屡战,越战越强。曾国藩的骨子里,有尼采说的那种精神: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凭一己之力,曾国藩率领自己组建的民兵队伍,收复了大清国的半壁江山。他的事迹震惊世界,西方史学家称他为“远东华盛顿”。如果大清国的体制合理,曾国藩的一生,只能正心修身齐家,没机会治国平天下。
体制不合理,这肯定是问题,也会带来工作压力。换一个角度,这也许是机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但不论什么时代,抗压能力都是稀缺资源,发现抗压能力的能力,是稀缺资源中的稀缺资源。其实,千里马不常有,伯乐更加罕见。
而在实际工作中,考查抗压能力,可以问一件倒霉事:上一次,你和别人合作失败,是什么事情?你们为什么会失败?
● 如果我列举的原因,都是外在的、别人的原因,说明我没有发现自己的终极价值,我的抗压能力不强,责任心也不强。如果我把原因归到内在的、不可控因素上,例如遗传基因、家族血统、脑子笨、没能力,说明我的抗压能力强,但责任心不强,我是一个乐天安命、与世无争的老好人。
● 如果我列举的原因,是可控的自我因素,例如,不了解事实、不知道步骤、一时冲动、偶尔疏忽,说明我的骨子里,有尼采说的那种精神: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了解到了什么是压力,压力的构造,怎么去识别和考察压力,接下来怎么缓解压力呢?如下:
1、 正视挫折;
2、 处理好可控因素
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4、 要成为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若非生活所迫,谁愿意把自己弄得一身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