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五年级,正处于叛逆期。就在上个月的一天晚上,女儿习惯性睡觉前看了一会书(好习惯),对于这点,我也是很骄傲的,9点时,我督促她早点休息,她也回应睡了啊!估计9点半的时候,我到她屋,准备给她调个闹铃,当我进门看到一束亮光的时候,真是又气愤又心痛,这孩子拿着手机干嘛呢,我生气的把手机拿过来,打开一看,正在看爱奇艺跑男的节目,真不敢相信,我优秀的女儿怎么会这样呢?当时真想狠狠的甩她一巴掌……我到底要怎么办呢?当时,我吼叫的她说,手机继续给你,咱们不念了,以后手机随你怎么玩?女儿着急的哭着对我说,不玩了,我要读书……,我生气的拿着手机就走了,临走时还狠狠的说,你再好好想想……!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父母是不是同样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动不动就会提高分贝对孩子大吼大叫,特别是孩子做了错事时更是如此。冲孩子吼叫的状况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可能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最近,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88%的父母曾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朝他们叫嚷或者尖叫过,甚至数据显示,在7岁孩子的父母中,这个比例会高至98%!
之后的一星期,我都会有意无意的不理睬她,看她做作业不对时,就会大声责怪她。她好像也慢慢习惯我的做法了,也开始不理我,甚至还对我喊叫,就这样一个月的时间,我意识到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得想想办法,把她的这个状态拉回来。于是,我去请教了一位老教师,她告诉我,要跟女儿好好谈谈,让她知道,自己错在哪,为什么这件事是错误的,以后要怎么办,回来后,我先是用心的对女儿道歉,还对她说妈妈这段时间做的不对,还说我的女儿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做妈妈应该多关注她,遇到什么问题,妈妈都应该和她一起想办法解决,而不应该先去责骂她………,主动认错后,女儿很受感动,也对我说,是她的错。我追问,那你觉得哪错了呢?她说,不应该看手机,我说,看手机本没错,但是现在网络这么复杂,诱惑也很大,像她这个年龄还没有办法筛选一些积极的和对的一些信息,反问她,你说妈妈说得对吗?她也是非常认同,我立即问她,手机还要吗?她很坚定的说,不要了,给我收着,等以后上大学后再给她。就这样,我们和平解决了这件事。这件事后,我们的感情又回来了,似乎比以前还要好很多。我觉得真的赢得了她。
英国教育协会的教授斯塔朋认为,对孩子大声吼叫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虽然孩子需要激情去面对外面的世界,但大声吼叫(表现出的激情)并不是好的引导方式,相反,对孩子怒吼,特别是重复不断地大声斥责孩子,孩子受到的伤害很大,这甚至比打孩子还厉害。
一个小学生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爸爸的“雷声”》的文章,文中写道“别以为只有春天才会听到雷声,在我家里常常会听到雷声——那就是爸爸教训我时的大嗓门。我从小就淘气,不听话,只要被爸爸知道了,他立即睁圆双眼,隆隆的雷声马上就到,震得我不敢抬头。我的眼泪就像夏日的大雨,哗哗下个不停,那时我最恨我的老爸,每天最担心的也就是他的雷声。我常常想,要是爸爸不打雷了,那该多好啊!”
一个孩子因学习、做事经常不符合爸妈苛刻的标准而受到父母的大声斥骂、埋怨,终于有一天,他再也忍不住了,提笔跟父母写了如下的信:“憋了很久,泪水终于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你们问我生什么气,不,我没有生气,你们这么疼我,我还有资格生气吗?我是伤心,为什么每次都要弄到两败俱伤的地步,你们才肯罢休。好多次了,仅仅是因为我考试成绩不好,或是家务做得不标准,竟会招来妈妈一顿骂,或是一阵阵怨天怨地。但我心里最渴望的是你们的肯定与鼓励,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在试着做得更好吗?”
杰克·卡菲尔德是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一次在谈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他讲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有一次,他和家人一起出去吃饭,席间,7岁的女儿碰翻了装满饮料的玻璃杯。她把桌子擦干净之后,说:“爸爸妈妈,因为你们没有像别的父母一样大喊大叫,批评我做事如何不小心,所以我要谢谢你们。”
我们不得不佩服故事中的父母对待儿女的宽容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孩子淘气、不听话,还能这样不着急的父母虽然已经很少见了,但这种“不吼不叫”教育孩子的理念却是十分值得赞许的。
所以说,别把“大吼大叫”当成一种教育理念,这是毫无作用的。唯有不吼不叫教孩子,才是一种教育智慧,一种教育艺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深思:如何赢得孩子,做智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