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在想一个问题,我究竟为什么而活,每天看到的匆匆的人群究竟为什么而活?其实知道,这一定是没有结果的思考。看看我的学生,有些努力的拼搏着,他们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活,而有些学生,则是委靡不振,浑浑噩噩,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而活或者说是知道为什么而活是对的,但是对于自己来说,知道和不知道没有什么两样。其实,“为什么而活”是人的目标,也可以说是信念或者说是信仰。
那么信仰是什么呢?有神论者对于信仰的理解是:一、信仰就是人类的言行表达,是人对事实存在的确信。当人类造成可以传递各种信息的语言之后,上帝就将自己创世的情况简单地告诉了世人。作为被神造成的人能够坚信神话原本就是天经地义,而神却要释放魔法考验信徒们。于是才会出现人世间的宗教文化与各种被迷惑的人群,而坚持信仰就成为值得神造就与考验着的灵魂人物。二、据说,神在造人后,发现泥做的人总是软软的,一经风雨就会倒下,于是神在人的背上插了根脊梁,这根脊梁在人遇到无论多大的风雨、多深的坎坷时,终可以让人类屹立不倒。这根脊梁就是信仰。
无神论者对于信仰的理解是: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信,信奉。仰,仰慕。梵语sraddha译作信心、信解、信仰。《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谓对佛、法、僧三宝的崇信钦仰。佛教强调修行之初,须立坚固的信心,令不动摇。“信、解、行、证”,“信、愿、行”等。)信仰,是指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信仰之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意义都是极其重大的。从有神论者的对于信仰的理解二中可以看出,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它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当然人生价值的实现决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国家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
信仰也包含着信仰者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有信仰与没有信仰是不一样的,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比如一些浑浑噩噩的学生),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当代穆斯林经常用“立足伊斯兰教信仰,以信仰真主为核心,努力和社会主义文明相契合,以爱国爱教为原则”的道德建设,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日本侵华时期,教化国民对于天皇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战斗力(最终失败是因其属于非科学的信仰)。
信仰,是人们对于世界及人生的总看法和总方针,它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具有生活价值的定向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行为选择的动力功能,等等。
信仰还有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之分。非科学信仰是盲从和迷信。科学信仰来自人们对实质和理想的正确认识。所以,我们需要树立正确无偏的信仰。
但是我们的信仰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很多人失去了信仰。失去的信仰是因为原来的信仰已经得到满足了。这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可以这样说,改革开放时的“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口号其实告诉了我们应该信仰什么,我们应该去赚钱,只要能赚到钱就可以。至此以后,主宰我们的精神的就成为了钱,如今,为钱朋友分道扬镳、为钱兄弟反目成仇、为钱父子互不相认,已屡见不鲜。当信仰成为了物质的东西,也就必然的决定了社会的病态。
这个社会怎么了,这是许多人面对这个熟悉而有陌生的社会的发问。灭绝人性的杀戮、丧尽天良的离弃、令人发指的报复、骇人听闻的残酷……这其实跟我们没有了正确的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想想过去,那些艰苦的岁月里,虽然物质生活匮乏,但是大家精神抖擞,干劲十足。但是今天不是委靡不振的一群就是为了错误偏狭的信仰而毫无意义的拼搏的一簇。
怎么样才能重塑信仰,怎么样才可以找到我们乃至社会的方向,这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应该思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