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让我审视那段历史,让我走进书里的美好,看李香君传,我想做一个有情趣,有思想的人。我觉得,一堵墙是一首挽歌,夜色的痕迹氤氲着断垣残壁中的纸醉金迷,旖旎河水蜿蜒而过,在橘红的灯影里,斜织的雨雾里,荡起一阵阵金黄涟漪。
秦淮河一直是以这样古色古香的桥梁为谱,灯火通明的画舫为符,带着金陵城的古今梦幻一路轻歌而来,在星空下凌波曼舞。
印象中的金陵古城便是如此。烟笼寒水的意境便在眼前铺散开来。不知又在哪里翻出了那篇写李香君的文章,只记得当年学习这篇古文的时候,便被这样的奇女子所感染了。忽的便想起了“繁华落尽”一词,仔细推敲,竟发现每一个字眼皆有说不尽的荒凉,道不尽的沧桑,看似枝繁叶茂,盛景荣昌,一个繁华语一个落尽词,又自成殇。
我从未到过南京,更不用说象征这金陵古城的秦淮河了,只是会时不时有这样的遐想,清风细吹,皓月当空,朦胧中夹杂着忧愁,模糊中渗透着伤感。霓虹的灯影里,隐约只看到平静的河水,似带走了六朝的金粉,只留下那荡漾的碧波,去寻找琴声、歌声、笑声和桨声。
秦淮河畔繁华依旧,却是歌罢杨柳楼心月,舞低桃花扇底风。风雨斑驳后的媚香楼绚烂依旧,也未能掩盖李香君的血染桃花。秦淮的风花雪月毕竟能酝酿出属于自己的爱恨情仇,其实这也是那样的时代所赋予的。南唐故土,金陵古都,李璟、李煜二主早在五代便赋予秦淮这片土地华贵而又绚烂的气息。有人说这是一种糜烂,我却从未这样认为。李璟和李煜是不适合这个时代的,或者说,他们也只是同花间派的温庭筠之辈,游山水之间,吟行赏烟霞,是彻彻底底的江南文人。
在这楼台辉煌的秦淮,公子们倚红偎翠,斗酒千杯不言醉;歌女们顾盼生辉,莺歌燕舞至拂晓。而如今不由让人生起几分难禁的惆怅来。
“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只可惜,侯方域最后连玩世的犬儒主义者都没做成。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念着孔尚任的《桃花扇》中的一句,不觉便深感惋惜,秦淮自古便是悲剧的主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纸上未曾老去的章节,那些朱颜辞镜的诗篇词章,便在岁月里静静流淌,让那些在秦淮河畔上演的悲剧和那些李璟们、李煜们、李香君们、侯方域们、陈圆圆们、董小宛们万古流芳。这些文字构成了我做老师的那点文化修养,尽管没有时间再看这些书,也没有时间再去点评那些历史宅院里的不朽灵魂。但这些书,这些文字却让我在英语课堂上对了一份善良、一份底蕴、一份做老师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