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谏事佛书》作者:汪焕
原文:昔梁武事佛,刺血写佛书,舍身为佛奴,屈膝为僧礼,散发俾僧践,及其终也,饿死于台城。今陛下事佛,未见刺血、践发、舍身屈膝,臣恐他日犹不得如梁武也。
译文:过去梁武帝虔诚地信佛拜佛,刺出血来抄佛经,舍身入寺当和尚,跪下来对方丈长老磕头,解散头发铺在地上让众践踏。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是被候景围困在台城,活活饿死了。
如今陛下也信佛拜佛,虔诚的程度,似乎还做不到刺血、舍身、下跪、踩发的程度。那么以后佛祖给陛下的保佑,也未必会比给梁武帝的还多吧。
感
文章是汪焕写给南唐后主李煜的谏书,而且是死谏。之前有两位大臣因为劝谏李后主不要迷信佛祖,已经被流放,所以,汪焕是做好了牺牲准备的。出乎意料的是,李后主为他的精神感动,反而赦免了他,还加了官。
无论是梁武帝还是李后主,过度迷信佛祖,其实是为了缓解内心的恐慌。国家将亡,作为一国之君力有不逮,无力回天,怎么办?只能寄希望于释迦摩尼爷爷,希望他开开后门,显显灵,保佑他们。
其实,这些真龙天子,跟我们凡人是一样一样的,谁还没有临时抱佛脚的时候。我经常麻烦的是观音菩萨,小时候尤甚,只要是考试前,必会相当虔诚地反复念叨数遍,保佑我超常发挥之类的美好祝愿。
至于灵不灵,呵呵,自己感受去。
思
记得黄执中讲过一个观点:我们看到对方的毛病,其实是他缓解或治疗实际问题的办法。也许说得不够清楚,举例:
有人抽烟,有人打游戏,有人酗酒、有人暴饮暴食等等,根本原因也许是空虚寂寞孤独冷、恐慌无力不安烦。为了缓解掩饰后者,当事人选择了前者。
所以,当我们劝对方不要吸烟、不要喝酒、不要……的时候,其实是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和根本。他们或冷淡或迷惑的眼睛看向你的时候,其实是在问,那么,我应该怎样?
我们当然会说,应该读书、健身、交友啊。如果他们有时间有心情有欲望有自控力做这些,根本就不会有这些坏毛病,好不好?
行
每个人内心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大毛病或者小问题,我也会无缘无故吼孩子,经常控制不住地吃撑肚子。哎,如果不是后面这个毛病,姐姐我…应该也是相当妖娆的中年妇女吧,哈哈哈,也许可能大概估计会是。
我们劝人时或义正词严、或体贴关心、或感觉自己正确无比,说一句“别喝了”、别吸了,别玩了…挺对,轻松简单,但其实,并没有实质意义。
有意义的是,你愿意抽出时间陪伴吗?你愿意拿出精力沟通吗?你愿意和对方一起拿出计划,监督帮助执行吗?
我们当然不愿意。别说对同事朋友做不到,就是对家人能做到这些,夫妻就是真爱,孩子就是亲生的,父母呢,肯定是自己的。
最后,想说的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也以为佛祖和神灵的存在,是为了护佑我们。其实,并不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循循善诱地劝我们想开点。
生命和生活都不可改变,无法逆转,不断地看开想开,拓宽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辽阔通达,也许才是美好生活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