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重庆美食,第一肯定是火锅。
2017年的数据,据统计重庆有近3万家火锅店,300亿的市场,号称火锅之都。
所以,最近也有人在知乎上问了:重庆号称火锅之都,为什么连个海底捞也没有?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胃里翻滚着牛油,嘴里留着蒜香,想着,“重庆的火锅店就算开到10万家,也未必有海底捞的份!”。
简单来说,火锅就是往一锅汤底里头煮东西吃。
那汤不一样,煮的东西不一样,于是火锅就有很多种,比如,有菊花锅、涮羊肉锅、广式火锅等等。
其中有一种火锅满足三个条件:1、麻辣的,2、牛油浓厚的,3、要烫的菜必须是有各种内脏的。就是重庆火锅。注意,它不叫四川火锅。四川跟重庆天天比第一第二,但火锅没得比,不一样。海底捞,是麻辣火锅,是川味火锅。
重庆当然不只有重庆火锅
但重庆人只爱重庆火锅。
至于品牌,重庆火锅,难道不是全国最响的火锅品牌吗!?在外地,经营麻辣火锅的,招牌上几乎只写四个字:重庆火锅。
今天,借着这个问题,今天想和大家吹哈重庆火锅的龙门阵。
一、老火锅三个特点
就像兰州没有兰州拉面一样,重庆也没有重庆火锅。
那啥子火锅最具重庆味道的呢?
答:老火锅!
这里的老,是传承、正宗的意思。
但是这个”老“不是人人可以叫的。
1
首先是锅
一般是铁锅+九宫格/八卦格
九宫格麻辣锅 ☟
论起源呢,大家公认的是,重庆火锅来自码头上的力工。
所以一开始,重庆的火锅店就是路边小摊,人们吃火锅都是拼桌。一个人吃火锅,周围都是不认识的人,每个人只点1-2个菜下饭,吃完了继续“搬砖”。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火锅=盒饭。
所以就有了九宫格,就是给桌上的人划分区域,客人上桌,点了菜就在自己面前的格格里烫。最中间的那一格,火力最旺,但不是拿来烫菜的,它是每格汤底的味道源泉,海椒、花椒、香料都在这一格里。
后来嘛,生活越来越好,一顿火锅一两个菜怎么行,盛行八卦格的时候,人们烫下的菜品已经从几格发展到一锅了。
八卦格一般是鸳鸯锅☟
一半红汤一半清汤,图片来自大众点评小天鹅洪崖洞店,虽然它是八卦格,但小天鹅是新派火锅。
还有,正宗的老火锅一般是用铁锅来作容器,铁锅巨重无比,铸铁锅更重,所以在火锅店,看到端锅的是男服务员。
以前的火锅,根本不用频繁的端锅。
上一桌吃完之后,服务员就用漏瓢把锅里剩的菜捞走,然后,下一桌继续上。所以吃火锅捞点咬不动的毛肚鸭肠,也没人在意。但后来,特别是火锅向全国推广,这种吃法就不行了,现在再从新上桌的锅里捞出点菜品话,基本就是上天天630(重庆社会新闻栏目)的节奏。
现在,重庆的新派火锅(对应老火锅),喜欢用八卦格和同心圆。
重庆刘一手(新派),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翻大众点评,刘一手三峡广场店现在还用了方锅(右边)。这种方锅,就已经不是重庆火锅的血统了。
德庄火锅(新派)右图来自大众点评
德庄是同心圆,或者同心圆+二分格/三分格,中间是汤。虽然德庄也是重庆起源的火锅品牌,但是我也是去过了广州,才在广州的德庄,有了吃火锅还要喝汤的的体验。
2
然后是装盘
说完锅我们来说装菜。
传统老火锅儿的装菜方式:素菜用土碗/簸箕,荤菜用土碗,装饰没有,摆盘为零。老板os:新鲜豆行了,摆恁个多装怪迈!
如果你看到这种装盘的,一般就不是老火锅儿(哪怕名字叫老火锅),至少是改造过的。因为真的摆得太好看了。
这种摆得好看的毛肚,现在按斤卖,一斤一般一两百,算下来十几二十块一片。毛肚,已经从当年当年的劳动人民食物进阶为资本家食物。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摆盘越好,味道越是在老火锅的基础上改。所以像一些新派火锅,小天鹅、德庄、刘一手等等就变成了本地人请外地朋友吃饭的地方。
装盘是这样,服务其实也是这样。不是说,老火锅的服务不好,而是,比较随意,你需要什么,你说一声,各人(自己)伸手还方便点。
外地朋友可能会觉得,你们重庆人还怪耶,美丽的菜品相比凌乱的菜品,干净的环境相比脏乱的环境,温馨的服务相比恶劣的服务,为什么你们重庆人会选择后者呢?
答案只有一个——味道
重庆的性格就是,吃就吃,吃饭没得味道,还吃个鬼!
3
其次是油碟
香油+蒜+味精+一丢丢盐。
现在的火锅儿自主调料区动不动几十种摆在摆在那里,样样不同。
然而最初的老火锅作料只有两种:菜油或者麻油,盐或者味精,连葱和香菜都没有,然后桌上放着一瓶醋,要加自己来。
老火锅里油厚厚的牛油,口感已经很浓厚了,佐料越多,其实越容易破环本来的味道。
如果第一次在重庆吃火锅,不要惧怕那一碗黄乎乎的麻油,这东西除了香,还降火,吃重庆火锅必备。
那啥,麻酱???
你啷个不要扑克耶!
>>油碟tips:
1、火锅本来有味道,而且越煮越入味,本地人一般放一丢丢,是在火锅开始的时候提味。
2、油碟里加醋,主要不是为了酸,爱吃醋的随意。
以上就是看得见的三个明显特征。
除了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就是火锅底料,每家有每家的秘方,这就不好说了。
但有一个明显的区别:牛油比例。
也就是所谓的火锅味。
老火锅用牛油,靠近火锅店就能闻到非常浓郁火锅味,你中午吃了火锅,下午你周围的人肯定知道你了火锅。
所以重庆女生吃火锅的默契是,不洗头、不换衣服。
新派火锅很多就用清油,也就是菜籽油,主要的点就是味道更清爽,没辣么容易上火。不过,在重庆开店,即使是清油火锅,多多少少都加了一些牛油辅助,多多少少要有火锅味。
之前,在《舌尖上的中国》火出银河系的晓宇火锅,虽然老火锅起家没有错,但是现在味道更偏向于清油火锅,也是与时俱进了的。
再说一个争议:老油。这其实是保留重庆火锅味道的精华。
但是呢,特别是外地朋友不接受这种东西,重庆火锅为了走出去,大概10年前,一夜之间,重庆大街小巷每家火锅店都打起了拒绝老油的口号。但是呢,重庆人自己从来也不计较这事吧。
看看重庆大街上这么多可乐瓶身材的小姐姐,就知道,老油这东西下没啥毛病啊。
二、出了重庆,再无重庆火锅
这是文化。
外地没有重庆火锅,四川也没有!
就像南京、武汉、乐山都是长江上的港口,却只有重庆有所谓的码头文化。
有人惊讶于为什么重庆人会在夏天吃火锅?
不!我们只是一年四季吃火锅而已。
因为火锅店,对重庆人来说,本来就不是"米其林"。火锅是生活本身,三餐四季,和在陕西人吃面、东北人吃饺子一样没什么不同。
坐在一个火锅店,你可以看到一言不发干完一锅菜的夫妇,或者因为辣而狂喝饮料的小朋友,或者光着膀子划拳赌酒的棒棒,“少日白(废话),豁(喝)!”
这时再来看海底捞以及一些重庆本地的新派火锅品牌,重庆人不爱吃很正常,因为它们不是生活,而只是一顿饭。
重庆火锅除了辣,味道其实很丰富,无论谁吃过一次,都印象深刻。
随着时间的推进,现在的重庆人已离江湖气逐渐远去,但火锅这种厚重的味道,仍能勾连起我们一些关于古老的回忆:陪都、袍哥、敢同恶鬼争高下等等。
这些模糊的名词如同筷尖上的牛油一般,掉落、凝固、被拭去,继而点点滴滴地再次出现。
作为重庆人
离开重庆时说
“出来吃顿火锅,再走!”。
回到重庆时说,
“等我吃了火锅,再说”。
几乎,所有离家的重庆人背包里都塞着火锅底料。
几乎,所有离家的重庆人都说外地没有重庆火锅。
火锅这种西东,离家越久越爱,离家越远越想。
重庆火锅,没那么简单。
我想,如果你有好厨师和食材,你完全可以在其他地方吃北京烤鸭或文昌鸡,而重庆火锅离了重庆是吃不上的。
说起来,大概是少了四个字:
“人间烟火。”
PS:作为一个爱火锅的重庆人,最爱吃老火锅,并为重庆所有火锅品牌站街。
PPS:山城杂货店精选重庆代表味道火锅底料+小面+酸辣粉+麻花+米花糖+怪味胡豆大礼盒,点击这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