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和一群朋友自驾外出,连大带小的十几个人,走了许多地方,逛了许多景点,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压根不在计划之列的阳明山上的一座千年古寺---万寿寺。
阳明山海拔较高,我们一行人兜兜转转,从山脚下到山顶开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万寿寺便坐落在阳明山顶,寺庙坐北朝南,寺庙两侧,皆是群山环绕,因为有些醉酒,起得比平时略晚,吃过早饭之后,仍然有些头晕,然而,当我跨进庙门,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下那明亮妖艳的橙墙红瓦,金色的如来佛像矗立在正殿的中央,接受着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的香客的朝拜,酒劲儿顷刻间便全过去了。
寺庙地处高远,香客并不太多,从小接受无神论教育的我尚算不上是佛教徒。大概是因为母亲的缘故,每当经过寺庙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地想要去拜一拜,其实并无所求,只因心中敬畏。这一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的千年古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一般,吸引着我一步一步走进,最终停留在了偏殿的弥勒佛像门口。
弥勒佛是母亲最敬仰的菩萨,二十几年来,母亲日日早起烧香跪拜,虔诚之心,日月可鉴,或许是因为弥勒佛感应到了母亲的虔诚,冥冥之中一直庇佑着母亲,让她得以一路无病无灾、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每每看到母亲从很多年前那个易怒、暴躁、令我感到十分抗拒和恐怖的样子变成现在积极乐观,从不抱怨,安然知足的样子,我便忍不住好奇:到底是岁月改变了她,还是信仰改变了她。或许母亲自己也说不清楚吧!
虽然相隔千里,但因为这尊弥勒佛像,我和千里之外的母亲便有了某种链接,我鬼使神差般径自坐在弥勒佛的殿门前,阳光从寺庙的高墙之外射进来,洒在我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南无阿弥陀佛》的音乐响彻整个大殿。坐在阳光里,回望弥勒佛一脸慈悲,笑容可掬地俯瞰着众生,耳边响起的竟是母亲曾经屡屡的告诫和叹息:“女儿啊,人生就是一个苦海,你不该对它抱有太多的奢望,学学我,信佛,佛祖会保佑你平平安安的”。
“我不信,你看着吧,我肯定会过得很好的。”那时的我自负地像个骄傲的大公鸡,扬起我骄傲的头颅,雄赳赳气昂昂地回答母亲。
那时的我以为自己的生活一定会像花儿也一样灿烂夺目。
想来,我小时候,不,应该说是在我有了独立的个人意志之后,我几乎从不相信和认同母亲说的任何一句话,母亲说往东,我必然会往西,母亲说向北,我一定会朝南---即使我心里真的想朝北--似乎只要保持了对母亲执拗和反抗,我的自由意志便能得到充分的维护似的。于母亲而言,我永远是她心头的一根刺,拔不出,取不掉,却还时不时跳出来作怪,搅得她生疼。
从前,母亲信佛,我不信,还时常当着她的面,说些亵渎神明的话,母亲告诉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的,要会勤俭节约未雨筹谋,我却始终活得肆意潇洒,率性而为。
我以为我总也不可能走上与母亲同样的路,总也不可能信奉母亲的信仰,然而,一路走过来,当自己也身为人妻,身为人母之后,经历了人生的各种无奈和心酸,当自己的孩子也逐渐长大变成了我心头的一根刺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母亲,也终于发现原来母亲曾经说过的许多话竟然都是经典的生活指南,我终究算是明白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我终究还是像母亲说的那样需要信仰来帮我度过生命种那些痛苦心酸又无能为力的时刻了。我终究还是活成了母亲的样子。
虽然我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