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30日,我从巴州新华书店购得一本《每天一堂传统文化课》的书,心里想着:每读完一篇,都用诗把读后感记下来,一是加强记忆,二是积少成多,三、五年过去了,或许还能弄出一本不错的诗集呢!
书是按一年读完设计的,共十八章365篇。“每天一堂……课”是做不到的,所以自己给自己定了个“”三、五年“”的长远目标。
先是写在书上、本子上,再通过微信分享了十来篇,后来学会了用《简书》,又分享了十来篇,截止目前一共才弄成了22篇(首)(之六——之11还没编入《简书》,包括此“前言”)。干成点事儿不容易啊!
书归正传。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统称。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是老祖宗留下的5000年的文化遗产,涵盖了天文、历法、地理、历史、百草医药、民俗、礼仪、文学、艺术、戏剧、武术等各方面的内容。以学科分,哲学、文学、史学、宗教学、民俗学、伦理学、考据学、版本学等,以传统图书类别分,经、史、子、集四部。
国学,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和道德,展现的不仅是悠久的传统文化,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事之本。章太炎老先生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文化大家袁行霈先生说:“国学的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凝聚力,协调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关系,能够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人文无用之大用,也是国学无用之大用。”
作为中国人,不能忘记传统;作为读书人,不应不知国学。
鄙人也认为:
领略国学精髓,启迪生活智慧。
弘扬传统文化,活出人生精彩。
诗赞“”国学“”云:
中华文明源流长
国学博深传无疆
衣食住行蕴精神
启迪道德与思想
博观历史面面具
撷取智慧更无量
立身处世效贤圣
传统永继国运昌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