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是个技术人员,很喜欢看书,也很会讲述。妈妈做过民办教师,自己给乡村的孩子们编过教材,也知道很多名家作品。受父母的影响,我们姐弟从小就很喜欢读书,每次有了一点零花钱,总要和弟弟去书店买书。
常常我们家每天饭后,四个人各捧着自己的书看,屋子里静悄悄的,邻居常以为我们家没有人。从小人书看到大部头,从武侠言情看到世界名著,从报刊杂志看到电子书,看书的后果是姐弟俩初中就都是近视眼。
2000年底,我从沈阳接回了因父亲生意被骗而处于困境的父母和弟弟,一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能改善生活,由于从小嗜好读书,引以为平生最乐,决定开个书店。当时手里仅有的一万多元钱,在母校的旁边和弟弟合开了一家主要经营教学用书的小书店。
几番寒暑,种种沉浮,历经亲人的离去和病痛,书店的收入维持了一家的开销,我们也在经营的过程中尝到了酸甜苦辣,体会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经过风风雨雨,一家在一起更加亲密了。
书店的经营过程中,有过太多的快乐,也伴随着劳累和琐碎。渐渐周边的商家多了,对手众多,互相压价,市场经济竞争激烈。期间祖父和父亲相继生病去世,加上孩子读书,家里日常花费超支,资金占用,亏损严重,在经过挣扎以后无奈面临转向。
但看着心爱的书籍大多在低价甩卖中,那些书香萦绕的日子闪过,心中不是没有遗憾和伤痛的。曾经我和弟弟的理想是开一家有品味的文化书店,但是市场是残酷的,这个小小的城市,文化氛围实在太差了。
也许是曲高和寡,各方面的压力和竞争,我们承认真的没有奸商的素质,在现实面前我们还是选择了保留理想,生存至上,我们把书店出兑了,绝大部分图书含泪甩卖了,那段时间我常常难过到失眠,叹息之余也保存起来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作为纪念,我家现在的书架上还有一些盖着我们书店印章的书。
一个国家的发展在经济发达的同时必然要振兴文化和教育,但是社会的进步到了飞速的电子时代,媒体的多元化,炫目的娱乐业,应试教育的白热化竞争,还有盲目的功利主流使百姓的原始阅读兴趣逐年下降,沉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还有网上购书的低价和便利,这使得民营书店的经营和生存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以前我最爱去的大书店有几家:北方图书城是国有的也是规模最大的,曾经人头攒动,活动众多,早已经搬迁,经营面积小了好多,现在每次去都觉得冷清清的。
一直很喜欢的东宇书店,翰文书城,曾经由于浓厚的文化氛围,特色的经营理念,多重的会员优惠和各种讲座活动,成为多少爱书人留恋往返的地方啊,但是逐渐的压缩,惨淡经营,早已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拍得关店转型了。每次走到曾经人潮涌动的原店址,作为读者和经营者总是不胜唏嘘。
东宇书店1998年成立于沈阳。2002年,东宇达到鼎盛期,在“东宇人没有干不成的事”的口号下,一项大胆的计划被提出并很快实施:1年之内东宇书店将在辽宁省的13座城市各建一个面积千平方米以上的分店,迅速实现全省连锁经营。
东宇书店曾是民营书店的领跑者。在辽宁,东宇从最早的五里河店起步,随后迅速扩张,从2002年春起的半年时间内,东宇一口气在铁岭、大连、辽阳、营口、鞍山五市建立了分店,其中鞍山分店面积近3000平方米。最多的时候有9家连锁店,曾是辽宁省最大的民营(连锁)书店,有员工300多人,会员最多的时候达12万余人。
2006年11月8日,沈阳东宇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在《辽宁日报》上发布清算公告:沈阳东宇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因连续亏损,无法继续经营。算来该书店经营历史只有九年。
我的小书店寿命也是九年!从最初几百本书发展到几万本,到最后剩下几千册折旧,经营者也一直只有我们母子三人。弟弟负责进书买卖,母亲主要负责记账现金,我负责策划沟通外围,忙不过来的时候会请两个临时工。
无数个夜晚,忙完了清点,三个人手捧爱书,秉烛夜读。每次进了好书新书总是会引起抢购热潮,因为进书快内容质量好吸引了不少爱书人士,很有点小名气,面对市场的紧缩,摸爬滚打九年无奈还是选择结束了。
我的孩子也是伴随着我的书店长大的,可是他不喜欢读文史哲类的图书,他平时读的都是教科书参考书,书包推荐给他的名著都是没翻几页的,除了看电影和画画,他只对NBA和电子竞技感兴趣,放学就离不开电脑。他也是好多90后的一个缩影。我的好读书多读书对他的影响还是大不过潮流对他的带动,这不是一声叹息可以转化的。
现在图书出版减少,珍藏书籍破旧流失,看着新一代嘴里嚼着汉堡薯条鸡翅,喝着新式饮料,听着嘻哈说唱,穿着潮流的时装,玩着手机游戏,八卦娱乐下载,真的感到有些无奈,但时代在发展,人们都要接受这样的时尚变革。
我内心无比想念着红袖添香夜读书,贪恋那万籁俱静心花飞舞,轻闻书店里面墨香阵阵,聆听悄然翻书的声音,回想着凝神浏览的人们在闹市街头捧书撞杆依然仿若无人的专注陶醉于读书乐趣的美好画面。。
虽然失去了书店,但读书仍然是我最大的享受,书店仍然是我最爱的场所。现在我拿起笔,自己参与到写作,让我的内心又有了激情。
(这篇作业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眼中不觉已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