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而入,迎门墙的位置伫立了一棵枝繁叶茂的榆钱树,这棵榆钱树自我记事起就有,至于为何单独关注到它?因为它的可食,可观,可遮阳。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概清明节左右榆钱树开满一串串嫩绿小花,鲜嫩的可以掐出汁水来,榆钱树由于开的花儿像古代的钱币也就是榆钱,故而命名榆钱树,名副其实。
每到榆树枝上缀满一串串嫩绿榆钱,父亲将会折下几个茂盛的枝头,把榆钱用手撸下来放盆里,母亲用清水一遍遍冲洗,最后再细细挑拣出里面可能掩藏的小枝干,放上盐和调料腌制,可以腌出许多水分。
倒进和好的发面里充分揉到面里,越揉的劲道越好吃,最后根据喜好切成馒头形状或团成窝窝形状,把馒头放置醒醒,最后放蒸笼蒸入锅中,以前乡下大都用地锅做饭,原汁原味的纯香味道,使得榆钱窝窝充分发挥了它的香嫩气息。
等到大火烧开再闷一会儿,开锅铺面而来榆钱和小麦的混合香味,让人垂涎三尺,趁着热乎乎宣腾腾的榆钱馒头,可以一口气吃上一两个还意犹未尽,如果爱吃辣椒的,把榆钱窝窝里再放上辣椒油,又辣又够味,越吃越上瘾。
每年春季吃榆钱窝窝仿佛成了不约而同的习俗一样,几乎农村家家蒸着吃这鲜嫩碧翠的榆钱,有一树榆钱半月粮之说,榆钱的食用广泛性可想而知,吃榆钱的日子只有一段,错过了榆钱不鲜嫩,变得硬挺挺的。
在还未离开家上初中前总能应季节吃上榆钱窝窝啦,槐花窝窝等,上了初中高中住校,每两周或一个月回家一次,错过吃榆钱窝窝的日子,还是想念的紧。母亲知道我爱吃,蒸一锅留下等我回家吃,可味道比起现出锅的还是差点意味。
直到上了大学离开家乡,就再也吃不到那香嫩的榆钱窝窝了,也只能凭借印刻在脑海里的原汁味道拿出来品味一番罢了。
我原来并未注意到榆钱树的可观赏性,只觉得它的长相和其他树大同小异,直到父亲把折了几个带有串串榆钱的枝头下来,我发现一串串榆钱簇拥在树枝两侧,那种奶绿的颜色柔和而舒适。
这种绿并不张扬,它如含羞内敛的少女充满青春的气息却又清纯唯美。它懂得适当展示自己却同时收敛,值得细细品味的耐人寻味的美。
柔韧的树枝被串串榆钱压弯了腰,榆钱层层叠叠的争相长在枝上,风一吹天女散钱一样纷纷扬扬的落下,待到秋季,厚厚一层铺在地上,那时榆钱已经变成干巴巴的白,踩在地上轻飘飘的脆,一踩即粉身脆骨,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待到炎热夏季,中午时分,热气蒸腾,院子里只有知了在榆钱树上不停歇的吱吱的演奏着,声音直穿人耳,偶尔知了叫着叫着停了下来,奏乐戛然而止,院子里顿然一静,画面仿佛静止。
小狗狗卧在榆钱树下呼呼大睡,细碎的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影影绰绰照在狗狗身上,一切祥和安静,知了又开始加快吱吱的演奏起来,画面顿时重新灵动鲜活起来。
微风吹来,叶子飒飒作响,榆钱打着转被吹落在狗狗鼻子上,狗狗睡梦中鼻头发痒,动了动鼻翼,榆钱执着的纹丝不动,狗狗忍不住打了个喷嚏,终于摆脱榆钱的扰乱,狗狗呜咽两声,稍微腿腿往前伸了伸,换了舒服的姿势继续舔舔嘴巴打着鼾做着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