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磨镜”

作为一名圣人,阳明的经历以及悟圣人之道的过程是十分伟大的事情。而在题目中所提到的“磨镜”,便是先生在这过程当中,一步步得到的真理。

在先生三十九岁那年,升到了七品官庐陵县之县。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我们杨敏第一把火就是不用严刑峻法,以开导人心为本。在他任职初间,他首先了解了哪个乡坏人多哪个乡贫富差距比较大。

而在此之前的庐陵县,这个地方的人爱打官司,前任县官都干不完这些官司,迟到杨明上任后让各乡管事的换一遍,当地的是在当地解决,不用来县里打官司。这一方法让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对先生的做法都很感动,因为前任县官无法将这些人安抚好,所以很多来打官司人都会关到大牢里面。而新任县官阳明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次大牢里再不会有很多的人。

因为当地的地痞流氓比较多,于是先生让各乡管事的管理好自己乡里的子弟,不要让他们风流成性,不干正事,让他们品性提高。

有一次城中失火,先生用自己的血去祭祀天,于是没过多久火就灭了。为了防火先生,让城中的所有地方都建立较高的防火墙,放水的地方都装满水。在当地很多时候都会去祭祀,导致这需要很大一笔钱财。而这个钱财很多地主不愿意去花,于是百姓就需要天天花钱去祭祀,而阳明的到来,不想让百姓才受这种剥削,禁止有钱人暴敛。并且除盗安良,让庐陵县的生活恢复了良好的状态。因为整个明朝驿站非常的多,但同时又在打仗,于是,朝廷决定裁员,因此,很多的驿站就荒废掉了(后来推翻大明的李自成,就是被裁掉的人之一)。儒家追求内胜外王,王阳明在此地开导百姓恢复庐陵县的废弃措施,让百姓提高品性不让百姓被剥削,除到安良提高乡县的安全性。阳明在此同时不仅立了自己还在达人,这就是阳明作为圣贤所要干的事。

直到后来先生又升官升到了南京行部四川清吏司主事,也就是坐落于南京抓四川刑部的管事。在刚来到这里,先生给黄绾、应良讲自己刚悟到的实践之功。如果学者想成为一名圣人,就需要去落实实践悟出来如何去实践再去告诉学者。而应良没有理解先生的意思,先生就说圣人的心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并不用去仔细的打磨,而普通人的心就是像一面生锈的铜镜,必须使劲地打磨一番,尽量的把这些腐蚀的地方打磨掉,把这一面代表心的一面镜子给他擦干净,普通人如果把这面镜擦干净了、所做的所有事便不再费力了。如果这些污垢未能从镜子上打磨掉,这面镜子的量处也只不过是小如尘埃,一般即便擦去,也是继续堆积于这些污垢之上,始终都看不见这面镜子的本身。而普通人学习非常困难,就是因为人本性喜欢简单的而讨厌比较难的。这些就是心中的污垢,如果把这些擦干净了再去学习,就不会很难去做到,就知道了人之根本。

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从古至今,儒家给出了很多的说法,就比如生而知之者就是最顶端的;学而知之者是其次;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思为下矣。而先生看来《传习录》中,论之行的三重境界里,最高的就是生知安行,其次是学知利行,最后是困知勉行。这与儒家的圣学思想没什么相差的。而“磨镜”中的“磨”的意思就是在事上去“磨”镜。而这个“磨”,不是单凭冥思苦想,在哪儿有些脏,就在哪擦。而这个“磨”是磨清心体,心干净了,才可以更好超弛涵养的那颗心。

我们知道先生所讲的就是知行合一,与宋代儒学的不同之处就是本身只有行难,而在先生的口中就会发现知行都很不易,但是先生说,只要把这颗“镜子”打磨干净,突破了好易恶难的这颗心,知行就容易了。因为当你在知的时候,已经同时在行了。然而,杨明先生在农场所悟到的心即理与磨镜之间的联系就在于“知行”,也就是“打磨”这颗镜子。

“磨镜”,是我们这个学习阶段需要经历的一件事情。我们也要攻克这颗好易恶难的心。我们要不断地在这条人生的学习之路上打磨好自己的这颗能够照清自己的镜子。虽然心的觉醒是很难的,但在我们不断地克服之下,一次一次的努力之中,在不同层次的思考,以及行动之中,其实我们已经在打磨它了,只是我们并没有察觉到什么。我们并没有察觉到的这个东西,就是我们心的觉醒,我们的知行便早已合一了。而新的问题总会不断地出现,我们也需要在一次一次的生活经验中,跟随着阳明先生的脚步以及他的经历和他的那颗立即达人的心一起进入人生的新篇章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阳明龙场悟道之后,他的精神层面有所提升,同时他也变得幸运了起来,可谓是时来运转了。在阳明先生三十九岁的时...
    River王晨静阅读 3,414评论 0 2
  • 我们接着上一回来讲,先生在这一年三月到达了庐陵县,在这里当了县长。再有先生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庐陵县基本上是这么一个...
    赵子林阅读 916评论 0 0
  • 在阳明39岁的时候,他去了庐陵县做具长,在阳明上任之前,庐陵县的情况非常糟糕,那里的贫富差距非常大,并且监狱里面都...
    R珠珠阅读 1,274评论 0 2
  • 自从先生在龙场悟道之后,就开始自我深造并伴随着教徒。他悟道两年后,刘瑾下了台,于是阳明就来到了庐陵县的知县,治理这...
    YuMoo555阅读 916评论 0 0
  • 我们都知道,对于儒家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仁心外推。而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还有朱熹,和我们最近才开始学的王阳明,都...
    R远微阅读 2,95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