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me d'Or

为自己Mark一下!由于以前就已看过近20年每部+更早年份流传广的大部分金棕榈,2017恰逢戛纳70届,11月有幸趁着欧盟影展把最新的《方形》(The Square)看了,今年顺带陆续补全了剩下没看过的(除了极个别实在找不出资源)。兴趣和考据癖使然,不迷信奖项,只是好奇当年大咖评审们(【】内为当届评审团主席)的口味和最大公约数是什么?打几颗星仅代表个人感受和理解,给得宽容,觉得喜欢、不错、完成度高即5星,10星代表主观上更偏爱。最后也来几句个人总结,无系统理论分析,多是感受、八卦和吐槽:

1、戛纳创立时1939年9月初不幸因二战爆发而夭折,到战后1946年正式第一届一口气分猪肉式颁了10多个最高奖,从第一届获奖名单的国籍来看,获奖皆二战同盟国阵营,还有中途“倒戈”的意大利,连瑞士都有,就是没有德国、日本。1946年见者有份后,到1947年第二届居然未评选大奖,而是不伦不类按题材类型分类评选最佳,可见诞生之初的戛纳思路也很混乱。

2、最早并没有金棕榈,而是设最高奖“电影节大奖”(Grand Prix du Festival),1955年正式定名最高奖为“金棕榈”(Palme d'Or),延续至今(1964-1974期间因金棕榈图案设计的版权问题导致最高奖又重新回到“Grand Prix du Festival”方式授予,但“Palme d'Or”的实质象征地位已确立,1975恢复正常)。1946年颁出的并列大奖数量,一说16部,一说11部,还有说是9部(不管多少都很多了,含金量也相应被摊薄),查了一些国外网站资料,采取IMDb的说法,共11部。

3、早期戛纳性质上类似奥运会,是国家实力在电影上的一种竞争,也承担了一定的外交职能,政治气氛不可谓不浓厚。

4、创立时的评委主席很大咖,是电影之父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不过那届因二战被迫取消,这位电影之父在二战结束前后几年卧病、逝世,没能与戛纳再续前缘,实在遗憾。

5、早些年份的评审团主席有很多是作家身份,比如:

Jules Romains(1949)

André Maurois(1951、1957)

Maurice Genevoix(1952)

Marcel Pagnol(1955)

Marcel Achard(1958、1959)

Georges Simenon(1960)

Jean Giono(1961)

Tetsuro Furukaki(1962)

Armand Salacrou(1963)

André Chamson(1968)

Miguel Ángel Asturias(1970)

Tennessee Williams(1976)

Françoise Sagan(1979)

William Styron(1983)

他们都是作家、剧作家或编剧(戏剧文学在电影行业早中期的显著优势权重可见一斑),80年代以后这种现象开始消失。还有一些更有意思的身份,比如Georges Huisman(1946、1947、1949)是政府官员,也是历史学家和活动家,据说在二战期间保护了法国大量的艺术文物;Jean Cocteau(1953、1954)身份最为全才,是法国诗人、小说家、戏剧家、画家、设计师、法兰西学院文学院士、电影导演、编剧、舞台剧作家、雕塑家、演员,也是一名公开出柜的gay,在那个年代非常难得;Maurice Lehmann(1956)是电影人,同样也是舞台剧的演员、导演和制作人;古垣鉄郎Tetsuro Furukaki(1962)是作家,也是日本驻法大使、议员;André Chamson(1968)是作家,也是法国档案管理员;阿斯图里亚斯Miguel Ángel Asturias(1970)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危地马拉小说家、诗人,也做过律师、外交官;Joseph Losey(1972)做电影,也涉猎传统戏剧、广播剧;Jacques Deray(1981)是法国著名的警匪片导演;Giorgio Strehler(1982)是意大利歌剧、戏剧导演;Yves Montand(1987)是法国男演员,也是红极一时的歌手。

6、1951年戛纳举办时间从9月调到5月前后,与历史最悠久的老牌电影节威尼斯错开时间,避免恶性竞争,重心转向上半年的优质电影资源。

7、从1956年开始,最负盛名的导演大咖伯格曼(Ingmar Bergman)以第2次入围的《夏夜的微笑》(Sommarnattens leende)开启金棕榈陪跑之旅(1947年《开往印度之船》(Skepp till India land)第1次入围时并未设金棕榈),这位从未拿金棕榈的瑞典大导演在1997年戛纳50届时由当时所有在世的金棕榈获得者投票选出,获“终极金棕榈奖”(Palm of the Palms),历史上仅此一次。

8、1957年有后来都成为经典的伯格曼《第七封印》(Det sjunde inseglet)、费里尼《卡比利亚之夜》(Le notti di Cabiria)、罗伯特·布列松《死囚越狱》(Un Condamné à mort s'est échappé)、安杰依·瓦伊达《下水道》(Kanał),为何花落威廉·惠勒《四海一家》(Friendly Persuasion)?着实让人跌破眼镜,《四海一家》看得我真有点痛苦,寡然无味。

9、1959年登顶的不是特吕弗《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很是遗憾,不过这年诞生了第一部入围的华语片《荡妇与圣女》(田琛,台湾)。华语电影第一次戛纳获奖是1962年李翰祥《杨贵妃》获技术大奖。

10、戛纳历史上目前有10位女性担任过评审团主席,分别是:

Olivia de Havilland(1965)

Sophia Loren(1966)

Michèle Morgan(1971)

Ingrid Bergman(1973)

Jeanne Moreau(1975、1995)

Françoise Sagan(1979)

Isabelle Adjani(1997)

Liv Ullmann(2001)

Isabelle Huppert(2009)

Jane Campion(2014)

以上除作家Françoise Sagan、导演Jane Campion外,其余8位评审团主席都是犹如重磅炸弹的实力女演员,各自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量的影迷粉丝。最高奖获得者中,如果不算1946年分猪肉参与式大奖中《大地将变成红色》的女导演Bodil Ipsen(第一届特殊的评选方式令含金量欠妥),历史上获金棕榈的女导演仅1位——简·坎皮恩Jane Campion(1993《钢琴课》)。在戛纳这么追求性别政治正确的舞台,女性的金棕榈得主和评审团主席也算少数,再看一下LGBT成员,评审团主席中:

Jean Cocteau(1953、1954)

Luchino Visconti(1969)

Tennessee Williams(1976)

Dirk Bogarde(1984)

Pedro Almodóvar(2017)

以上5位是已出柜或有公开资料显示的gay。历史上获金棕榈的LGBT导演也有以下5位:

Luchino Visconti(1963《豹》)

Jacques Demy(1964《瑟堡的雨伞》)

Lindsay Anderson(1969《如果》)

Gus Van Sant(2003《大象》)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2010《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以上都是男性。尤其是“五月风暴”之后的1969年,维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那届颁给林赛·安德森(Lindsay Anderson)的《如果》,是巧合,也有些微妙的感觉。

11、1972年戛纳将推片制改为选片制,率先废除由各个国家推片委员会推荐竞赛片的制度,由电影节主席和艺术总监进行全球范围选片,电影节的奥运气质开始被淡化,不再强调电影来自的国家,而是重视它的导演(“作者论”),国际合拍片的增多也使得“电影国籍”越来越模糊、淡化。

12、如果不算金棕榈正式设立前1946、1951两获大奖的阿尔夫·斯约堡(Alf Sjöberg)(1946第一届的特殊原因同上),历史上“双金棕榈”两次登顶有8位导演:

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1974、1979)

今村昌平(Shohei Imamura)(1983、1997)

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ča)(1985、1995)

比利·奥古斯特(Bille August)(1988、1992)

达内兄弟(Jean-Pierre Dardenne & Luc Dardenne)(1999、2005)

肯·洛奇(Ken Loach)(2006、2016)

迈克尔·哈内克(Michael Haneke)(2009、2012)

科波拉那两部我都十分喜欢,肯·洛奇算是我欣赏无能。

13、1983年的最佳导演奖应该是史上最强的一届吧,由塔可夫斯基(《乡愁》Ностальгия)、罗伯特·布列松(《钱》L'argent)并列最佳导演,并且两人还都亲自到现场同台领奖了(多么珍贵的画面啊!),不过那年是今村昌平《楢山节考》摘冠。

14、1991年作风独断的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领衔评审团送大礼包似的把包括金棕榈、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三个大奖全颁给科恩兄弟《巴顿·芬克》(Barton Fink),相当霸道,招致恶评,直接导致评选规则的修改:明确以后像金棕榈、评审团大奖、最佳导演奖,甚至最佳演员奖这些重要奖项,在已颁给金棕榈的情况下,不得将其他重要奖项同时重复颁给同一部影片。

15、历史上目前有2部金棕榈纪录片(无动画片):1956《沉默的世界》(Jacques-Yves Cousteau & Louis Malle)、2004《华氏911》(Michael Moore),两部都不太喜欢,对纪录片确实不太感冒,但也许也是太挑剔的缘故。

16、如果说“电影国籍”越来越模糊、淡化,难以定义,那就从导演国籍来看,获金棕榈及前身大奖最多的是美国19次,然后是法国13次,意大利12次。欧美居多,亚非拉美固然较难,但这三大洲都有代表:日本4次,土耳其2次,中国1次,伊朗1次,泰国1次,印度1次、巴西1次、墨西哥1次、阿尔及利亚1次,居然发现韩国0次。

17、虽然评审团主席与最终大奖归属不一定有直接关系,但不可否认有一定程度影响力,放在一起对比看也很有意思。比如以侦探小说、犯罪小说闻名世界的比利时作家乔治·西默农(Georges Simenon)1960那届选出《甜蜜的生活》;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巨匠弗里茨·朗(Fritz Lang)1964那届选出分外妖娆的歌舞片《瑟堡的雨伞》;法国文艺女神让娜·莫罗(Jeanne Moreau)1975那届选出讲述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史诗题材《烽火岁月志》;擅长青春言情小说的小资教母作家弗朗索瓦丝·萨冈(Françoise Sagan)1979那届选出政治历史口味的战争题材《现代启示录》、《铁皮鼓》;风格保守古典的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1994那届选出离经叛道革新精神的《低俗小说》;相当直男向的科波拉1996那届选出典型妇女生活女性主题的《秘密与谎言》;非主流诡异路线的大卫·林奇(David Lynch)2002那届选出中规中矩主流大气的《钢琴家》;电影风格各自都十分怪诞、强烈、极致、夸张的大卫·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ča)先后分别在1999、2005领衔评审团选出始终走极简朴实派路线的达内兄弟之作《罗塞塔》、《孩子》;文艺小资鼻祖王家卫(Wong Kar Wai)2006那届选出颇具政治争议的战争题材《风吹麦浪》;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2013那届选出感性动人的女同片《阿黛尔的生活》,还在历史上首次把金棕榈同时授予获奖影片中两位女演员。这些多少让人有点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好的电影取向必然是多元包容的。

18、入围戛纳主竞赛最多的导演是肯·洛奇(Ken Loach)13次,他也是获奖最多的导演,共5次:

1990《致命档案》(Hidden Agenda)(评委会奖)

1993《石雨》(Raining Stones)(评委会奖)

2012《天使的一份》(The Angels' Share)(评委会奖)

2006《风吹麦浪》(金棕榈)

2016《我是布莱克》(金棕榈)

肯·洛奇这个纪录已经追平之前流传最广的“获奖最多”版本——科恩兄弟(Joel Coen & Ethan Coen),也是共5次:

1991《巴顿·芬克》(金棕榈、最佳导演)

1996《冰血暴》(Fargo)(最佳导演)

2001《缺席的人》(The Man Who Wasn't There)(最佳导演)

2013《醉乡民谣》(Inside Llewyn Davis)(评审团大奖)

此外,科恩兄弟2015那届还做了评审团主席。

19、华人导演入围戛纳主竞赛最多的是侯孝贤7次,张艺谋和戛纳关系曾一度闹僵,戛纳也不是他的主战场,但目前算来,撸奖最多的还是他的片子:1990《菊豆》获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别奖,1994《活着》获评审团大奖、最佳男演员(葛优),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技术大奖(摄影:吕乐),3次入围,命中率100%,入围就不空手而归。

20、国内影迷誉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圣三位一体”的殿堂级人物伯格曼、塔可夫斯基、费里尼中,前两位都没作品拿过金棕榈,法斯宾德、赫尔佐格、帕索里尼、贝托鲁奇、基耶斯洛夫斯基、阿莫多瓦、大岛渚等大咖也冲金未果,就连法国电影的标杆性人物:戈达尔、罗伯特·布列松、特吕弗、阿伦·雷乃也从未斩获金棕榈,当然他们在其他地方获奖无数、成就和影响力斐然,名气或许比金棕榈还要大,所以不必局限,奖项之外还有更多惊喜和精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7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90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6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44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74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8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2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5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恍然间才发现已经十二月三十号了 ,好吧,是十二月三十一的凌晨。考试准备的浑浑噩噩,但不知道自己记住了哪些知识点,这...
    前方前方阅读 256评论 0 0
  • 就想写点字 脑子空白的要命 词穷的要命 还要写字 这是一种矫情
    VigorL阅读 179评论 2 0
  • 我杀坐至贵宾席,无悔地笑纳着月波老师肆意溅飞的口沫。随着课程内容的渐深,我逐步意识到之前的我极有可能是“假...
    幸福的叶子阅读 376评论 0 1
  • 这次培训我们来到了古城西安。具体的说,在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内学习。感觉到很荣耀因为这所大学是211大学。在所有师范类...
    胜利一号阅读 49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