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结构如下:
注意:用运了gulp前端构建工具,将src原始路径下的代码,重新构建到build文件夹下面。
(一)项目的目录结构和技术架构。
拿到项目后首先要搭起目录结构和技术架构,我用了angular+gulp+bootstrap构建项目,angular框架用于前后端分离和系统模块化,gulp用于压缩,生成版本号和ES6的编译等。项目的目录结构也是先以功能划分模快,然后根据angular的特点,每个功能下面由控制器、服务、过滤器、页面、CSS........来划分。
(二)内部技术
外部框架技术选好后,要在此基础上选择angular 内部技术因为是单页面应用,所以页面之间的跳转全靠路由来运作,angular的路由有两种原生的ng-route和封装的ui-router,ng-route不能一个页面出现两个ng-view(也就是说页面中的两个部分不能同时随路由改变而变化),所以选择使用ui-router。同时为了避免单页面应用的入口页面因为加载全系统的js/css而页面显示缓慢,所以采用了ocLazyLoad.js懒加载技术,给入口页“分洪”。
(三)具体操作
1.angular项目首先需要有一个入口页,然后还得有一个中间页面,再接着才是真正的模块页面。我这里首页为index.hrml,页面内容我截取了一小部分
中间页面为home.html,页面内容为:
那么为什么需要一个中间页面呢?为什么不能把中间页面的内容直接放在首页上?这个我觉得多一个中间页面,路由层次感,再更深入的理解,我还是个菜鸟,现在也不怎么清楚。
2.每个用angular框架构建的项目就相当于一个angular实例化的对象,ng-app作用是告诉子元素以下的指令是归angularJs的,angularJs会识别的。所以一个ng-app就代表一个angular的实例化对象,因此一个angular项目也只能有一个ng-app.说到实例化对象,在创建实例化对象的时候一定得把angular的分装插件包含进去,例如,本项目中使用到的ui-router和ocLazyLoad.js。而又因为懒加载的原因所以得重写一下angular原有的controller、service、filter、direct。AngularJS原生并不支持动态加载Controller的方法,但是却提供注册Controller的方法。通过上述代码便可实现动态加载Controller。把angular.module("xxx")的实例的factory、controller、directive、value、filter 等等方法都“变换”掉,让我们的代码执行这些方法的时候,直接把我们的函数放在运行期的对应的缓存的对象里面,这样一来异步加载的代码就会在执行的时候真正被注册到Angular运行时可以读取的地方(Angular运行时具体缓存各个构造函数的地方自己扒源码吧,懒得贴出来了),这样在路由激活的时候,就可以找到对应的controller,然后执行。
3.页面的路由功能
$urlRouterProvider负责监听$location.当$location变化的时候,$urlRouterProvider开始在一个规则的列表中一个个的查找,直到找到匹配的值。
$stateProvider 处理路由状态的服务,路由的状态反映了该项在应用程序中的位置,描述了在当前状态下UI是应该怎么样的,并且该做什么。
4.项目的权限控制
左侧菜单是由后台传参动态生成的,用了angular的树的生成方式
权限要控制到按钮级别,在用户登录时,根据用户ID得到用户角色ID,根据角色ID获得用户拥有的的权限(RBAC基于角色的权限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权限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左侧菜单栏的权限(就是页面在前端的显示路径),一个是能向后台发起请求并得到正确回应的权限(即接口地址),然后前者直接循环显示在页面菜单栏,后者则通过事先写的好所有接口的权限控制服务(如下图),通过将此服务注入到每个控制器,来判断登录用户是否拥有此权限,从而控制发起请求的按钮显示与隐藏。
基于角色的权限访问控制
4.接口单独抽离出来
一般都会根据不同的环境配置不同的接口(接口的不同一般体现在接口前面的域名上),所以前端为了配合后台得把接口抽离出来,接口前面的域名用变量代替,然后从后台给定的接口中读取环境相对应的域名。例如:
5.服务service
提取出来的公共service
然后每个模块的服务器里都如此定义
项目里gulp的用法这里就不谈了,下篇文章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