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次上艺术课,比起前一天晚上准备课程时的突然头脑空白,早上倒是无缘由的淡定很多。可能是因为临时知道只能来四个学生。
第一节课,选定的主题是《帽子》,用的是绘本《米莉的帽子变变变》。提前一天,自己再一次感受完这个故事,做了创作尝试,突然觉得自己思维的局限和拘泥于小节而不具大格局的调性,又小小地自我否定了一番。(作品见后)
今天整体课上下来,记录一些客观的自我评价和感受:
1. 整体打6分,时长不到90分钟,4位9岁的小朋友
2. 自我介绍安部分,欣欣说她喜欢书法,孟烦说喜欢英语,梁梁说喜欢计算机,梦萱说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3. 第一部分绘本故事的导入效果不错,孩子都上得很专注,还大胆说出自己对故事的解读,而对于我来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导入故事的解读中,是否真正对他们产生了启发。
4. 在第二部分帽子主题创作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特点体现的很分明
通过这堂课的创作观察,我感觉到在生活中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自我认知清晰的孩子在面对选择和需要作出判断的时候都很果敢,坚定,少了飘忽,犹豫和不专注,这就是做自己的基础土壤吧。
从这点反观到自己的成长,真的花费了很多生命在寻找和飘忽中,虽然想努力做自己,但其实还不是特别明确方向。其实在自己的自主创作中也能够感受到。
自评:希望被填满才会觉得充实,没有思路随兴所至,看似绚烂多彩却不知其意义。
最后引用我的榜样鲜海琳老师的一段文字—有感染力的美育课程无法通过一个标准化的PPT或教案就可以上出来。它会促进老师去思考自己思维感知力的缺失,也会激发老师内里的再次成长。所以好的教育教学不好复制,而是靠时间体会和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