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接纳

今天是妥妥的雨天,从早上下到现在还在下,早上以玉米汁替代了早餐,没特别到饭堂吃早餐,早早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看了一会书《看见孩子》。

今天看的是“准则3明确父母和孩子的职责”,书上说父母的职责是保护孩子的身心安全,做孩子情感的守护者,说实话,看到这一句话时,我就触动到了,因为内心就一个想法,那就是我连父母的职责都没有做到位,我作为妈妈这个角色失职了。

孩子的抑郁症是源于我曾经的失职,现在费九牛二虎之力做力挽狂澜的事,尽我所能地来弥补所欠给孩子的,俗话说,尽早要还的,曾经我对孩子所欠缺的陪伴,现在都一点一点的补回来。

复读这一年,我做到了爸爸没时间接送孩子时,我基本都做到了去接送,哪怕我只是坐公交车去接送孩子,也坚持接送,唯一的周日一天休息,坚持做到买菜做饭,因为平常上班我在公司吃饭,也就是一周也只做这一天,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很简单的事,那从我实际情况来说,一周才做一次,不经常做的事,做起来反而很费劲,所以周日的上午我的身体告诉我比上班还累。

不管怎么样,坚持下来了,回想一年前,我会存在有事情和孩子商量,商量着商量着会被孩子不说话给气到,然后变成我在讲道理,孩子内心就更难受了,虽不说话但杀伤力极强,因为她会掉眼泪,之后我有心无力,爱莫能助,无从下手,后悔莫及,如此反反复复,可见我的内心早已被磨的七八烂了,爱孩子之前无疗愈自己,通过各种方法一点一点将自己疗愈起来,再平和地面对孩子。

我觉得要给自己点赞,我突然发现,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和孩子讲道理了,也没有向孩子发脾气了,我想这是孩子稳定了,恢复到没有请假状态最坚强的后盾吧。

所以当孩子不愿意说话时,其实就是孩子心里难过的时候,而我却没有看见,书中说接纳就像是向孩子说“你很难过,这种感受是真实的、合理的,我看到了”。而不接纳,或者不认可他人感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听起来就像是在说“你根本没必要这么难过,你太敏感了,别这样!”,从对方的角度,接纳就是允许对方此刻的情绪发生,不接纳就是不允许对方此刻的情绪发生。

每人情绪的存在都是有它的价值的,它是来报信的,不接纳即不允许,不允许即不关心你,不爱你,在脆弱的孩子内心会简单的这样进行划等号,别说孩子,当我脆弱时,我也会越想越生气,甚至难以自拔,所以我能够懂这其中的滋味。

记住,所有人,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内心深处都需要他人看见我们的本心,而且在任何时候,我们的本心都与我们的感受紧密相连

书中还说共情是父母的第二项情绪守护职责,即我们理解和体会他人感受的能力。共情的前提是承认他人的感受是合理的。所以,接纳在先(“我的孩子现在情绪很强烈”),共情在后(“我要努力去理解和体会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排斥它们”)。共情的能力来自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我们才能通过学习(而非评判)来理解孩子,来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父母是站在我这一边的,父母是允许我难过、看见我难过的,父母是无论如何都始终爱我的,孩子会在父母这里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才会愿意将内心难过的因告诉父母,很遗憾,截止今天我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还没有达到孩子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和我说的地步。

但没关系,我愿意继续等,继续用我的方式来爱孩子,继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行自己,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孩子会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的,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不求回报的,所以育儿先育已,学会接纳、学会共情、学会亲子融洽共处是一生的课题,继续加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接纳不是漠不关心,不是放弃希望,不是软弱,不代表不可能改变;接纳是放下抗拒,接纳会打开通往更多可能性的大门...
    自说自话的麦子阅读 2,924评论 1 9
  • 亲爱的朋友: 最近不少人跟我讲,我们不是要接纳自己,爱自己吗? 可是,我们真的了解什么叫做接纳自己吗? 曾经有个朋...
    carol晓霞阅读 2,498评论 0 0
  • 生活里面很多家长会说 我能接纳孩子或者说我能接纳自己 比如说孩子在哭泣的时候 任由孩子哭,我们在一旁手足无措 孩子...
    明月清时风与雨阅读 921评论 0 2
  • 【家长疑惑】 现在有些妈妈在谈“接纳”,但真正的接纳到底是什么,接纳就等于什么都不干吗? 【专家分析】 接纳,或者...
    一点动见阅读 4,968评论 0 0
  • 1:接纳并不是对表面行为的被动接受,而是对内心需求的准确回应。 将黏人、哭闹、发脾气、攻击、自我封闭等难以接纳的行...
    长风VS破浪阅读 5,6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