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了《李焕英》这部电影
看到网络上对它“感人、催泪”的评价,再加上贾玲首次导演就跻身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列的荣誉加持
我也是怀着很高期待的,本来我是准备去接受一番感人亲情催泪轰炸的,但看完之后
我撇撇嘴:这部电影,还差点意思。
从舞台剧改编电影是开心麻花的强项,比如从《夏洛特烦恼》到《羞羞的铁拳》,其实这种电影剧情套路特别简单
按照好莱坞的编剧理论,这叫“如愿以偿型”,主人公通过穿越/交换身体/突然获得超能力…等等一系列经历,实现了本不可能的梦想,最终回到现实
在这段不现实经历中,主人公的认知、心理获得了一次“重生”。
某种角度上来讲,李焕英也是属于这种类型的
开心麻花的编剧对这个套路是乐此不疲
从《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到《西红柿首富》等,他们尝到了好几次甜头
现在似乎在透支般套用这种模板,编出来的剧情质量其实是下降了
事后我在豆瓣上,看有网友评论这部电影
“二十分钟的小品硬生生拉长到2个小时”
深有同感
说实话,站在小品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还真是很合适。
首先
演员阵容,一水的小品舞台演员:
沈腾、贾玲、张小斐、陈赫、许君聪,还有乔杉,何欢....
让我还以为回到了《欢乐喜剧人》第一季的舞台
这些演员的小品舞台效果自然是没的说
但是,小品还是跟电影有一定区别的
小品演员需要通过浮夸的语言、肢体动作来营造舞台效果
但电影的表演远不止这么简单
这部电影里其实无法展示出演员演技的,为啥?
因为演员们真的像是在演小品啊
喜剧演员如果之前塑造过经典的角色,很容易就会变成一个“喜剧符号”
看到有点发福的沈腾你就想笑
看到“女汉子”贾玲你就想笑
看到陈赫就想到贱贱的曾小贤式搞笑
看到许君聪你就想到法师刘铁柱
看到乔杉你就想到大保健
...
一出场你觉得他们就是来搞笑的,还谈什么演技?
其次再说说剧情,我没看过小品版的《李焕英》
在看电影版的时候,我是感觉得这部电影里抖的包袱、埋的笑点其实太“小品”了
只能说还行,算不上特别高级,甚至还有点出戏
(说实话,电影最后贾玲仅凭“不会缝裤子”这一点就发现母亲身份这个设计,不算特别好)
睡梦中从天而降穿越
这个设计我真是无力吐槽
太像《欢乐喜剧人》小品里的桥段了
编剧咱走点心好吗?不带这么玩的
再谈谈感人
说实话,我没太明白贾玲导演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泪点
是“妈妈不求儿女多优秀,只求他能快乐成长”?
还是“母亲对子女的爱,无论什么情况,还是会选择爱自己的子女”?(比如电影里面讲到,贾玲他妈明明可以选择另一条更好的生活,她还是选择了生下贾玲)
这两个选择之中,我难以抉择
看着网上一片感动到流泪,但我看的时候,还真没有被剧情感动到
我有些怀疑自己在情感上是不是出了障碍
直到在网上看到有网友也提出了这个疑问
后来仔细想了想
可能是贾玲真的很真诚,
也真的很用心在想让我们流泪
但是在讲故事的手法上还是太不成熟
她在讲她的故事,我们在看我们看的电影
很难让人有一种相通的共情感
“穿越回去陪父母一起过他们那个年代的生活”
这其实是个非常好的选题
我觉得本可以有非常多可以发挥的内容可以拍,但我都没看到
或者说在这部电影里编剧都浅尝辄止
这也来一点那也来一点,结果整的像一锅乱炖,啥味也没了
如果让我来拍的话,我会这么拍:
感受父母在他们那个年代的激扬青春
他们不是现在这个“跟不上时代科技潮流的老年人”
他们也曾是少年,他们也有激扬奋斗的故事
他们也曾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成绩,
甚至,如果我生在他们那个年代,我都不一定有他们做得好
之前网上很流行的一段话 “我们感觉自己比父母强,其实是时代的错觉”
或者:
通过旁观父母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所做出的选择,
明白父母因为受困于时代、家庭、以及性格的局限性
感受他们面对生活的不容易
在这段经历中逐渐理解了那个“曾经自己不理解的父母”
...
这随便一个方向都能拓展出丰富的故事剧情
对吧,而不是穿越回去,就为“逗自己年轻的妈开心”
现在这部电影口碑是不错,在网上评分也是很高
在我心里我只能给到6.5分
或许是我对电影的要求太高了,所以才逼逼赖赖说了这么多
我真心觉得它本来可以拍的更好的
但,贺岁片嘛
一家人嘻嘻哈哈,打发打发时间就行了
何必那么认真
这部电影结构其实很简单,前半段是小品,后面是家庭和母女情感
前面嘻嘻哈哈搞笑,最后结尾一顿煽情,然后直接出字幕就完了
看完之后我还记得什么?
其实也没记住多少东西
这个电影虽说是电影,但其实更像是个春晚小品
冯巩蹦出来,一句“我想死你们了”
沈腾蹦出来,用独特的声线告诉我们“其实我爸是厂长”
最后大家一起演了一个小品,欢欢乐乐
这部电影优点还是有的:
没有掺杂太多为了应付审查强行升华煽情的内容
也没有“热剩饭”,抄网络梗
这部小品式的电影,还是比春晚小品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