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鲲鹏的机会,终于花12天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买来很久、一度读到第二章就放弃的“专著”。
这本书被誉为“真正的”心理学入门书籍,旨在帮助大众读者理解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如何运作以及评估新的心理学主张,从而获得一双辨别“伪心理学”的慧眼。
一直自诩对心理学很感兴趣的我(这也是为什么我当初买了这本书),没想到在第一章第一部分就栽了跟头——说出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绝大多数人一样,除了佛洛依德,脑中再无第二个名字。但是作者毫无留情地告诉我,佛洛依德的那一套或许对他那个年代的心理学发展有所贡献,但已远远无法代表现代心理学,甚至因着人们对其理论和研究方法(很多并不符合科学原则)印象过于深刻,导致“真正的”心理学备受质疑和排挤。
作者告诉我们,心理学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我们应当以和看待物理、化学研究一样的眼光去看待心理学研究。既然如此,心理学就具备科学所应具备的三大特征:
- 应用系统的实证主义:系统性的基于观察的实践
- 产生公共知识:这些知识具备可重复性,并经过同行评审
- 验证可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能通过现有的经验技术获得答案的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阐述了心理学研究(也即一般科学研究)的具体原则,例如“可证伪性”、“操作主义”(与本质主义相对)等,这些原则让我们知道,心理学研究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旧理论可以被修正、被替代,个案研究和见证固然鲜活,但作为心理学理论和治疗的证据是毫无价值的。然后作者介绍了科学实验的一些关键点,包括各种变量的概念、相关与因果关系、“随机”、“控制”、关联性原则、聚合性证据原则、“多重原因”和“交互作用”以及“概率”与偶然性等等。这些概念让我一次次回忆起读研期间介绍科研方法的那门课,故越来越认同“心理学是科学”这一观念。
这本书本身的编排也非常“科学”,各章内容层层推进、换换相扣,开篇就是全书的内容提要,结束有提纲式的总结。每一章末尾还有针对本章主要内容的小结,短短数百字,精炼又不失全面,每每读来都十分感慨作者的科学和文学素养。若实在没有时间,仅阅读这些小结,相信也会有不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