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是我初中的启蒙读物,第一次看到书籍为我打开的一个新的世界,百年前的大洋彼岸竟然有个这么美丽动人的故事。
从此,我喜欢上了读书。
以前不懂什么书才算好,反正不喜欢看深奥难懂的文字,觉得只要自己看得进去的书就是好书。
于是那时候结缘了国内外名作者:勃朗特三姐妹,大仲马,狄更斯,海明威,马克吐温,三毛,刘墉 ,余华,亦舒,张爱玲,毕淑敏等等等等…
尤其偏爱三毛的文章。
那时候,每周末就走上半个小时到一家小书店,抽出一本书坐在地上就开始读,没有复杂的仪式,也没有非要寻个究竟的功利心,只是简单的欣赏,欣赏着不同时空另外一个精彩的生命。
现在想来,那个时候随意随性的读书,倒是一种“快速阅读术”,一下午的光景,通常能读一本半,甚至更多,那时候没有手机,就拿一个小本子记着里面的动人的句子:
我只求深刻,不求简单。
想你的时候天上就飘下一颗沙,从此就形成了沙哈拉。
若心灵没有栖息的地方,无论走在哪里都是在流浪。
……
然后还要在旁边有模有样的写:“我也想要做三毛这样洒脱的人,以后我也要去撒哈拉,去感受那里的苍凉与悲壮…”
现在回忆起那些书,很多内容都已经忘记了,但唯独当初邂逅它的那种惊喜,一直都记得,心心念念的看着,记着,读着,思考着,那就是我最简单美好的阅读时光。
这多么年过去了,后来我也开始啃专业深奥的工具书,也开始抱着一定要得到些什么的‘功利心’去深度阅读,倒是也能读下来,也有许多收获,只是对比起来,当初的那份简单的心境是最难得的!
但是呀,我一直认为阅读方式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快读有快读的喜悦,慢读有慢读的滋味,总之,都是在享受阅读。
一直都幻想着自己到了八十岁,阳光铺满花园,我坐在凉椅上,还能静静地捧着一本书,享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