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半年会后到处都在讲设计思维,各处都在冲刺。我们领导人还是很跟得上潮流的嘛。因在哈佛商业评论和福布斯的报道后“设计思维”在商业中被广泛关注和实践起来。前几年美国顶级商学院已将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纳入课程体系,斯坦福大学成立D.School等。在John Maeda《科技中的设计》年报告,很多大公司和独角兽的创始人或高层里都有设计师在里头,像IBM和麦肯锡前段时间宣布了其最高级职业中对设计师的任命。从04年到2016年有超过50家知名设计公司被收购,其中15,16年有26家。可见设计在商业的重视,及设计思维的火热。虽然很火,可能很多人以为他像VR、大数据、共享自行车等刚刚兴起的。实际上,“设计思维”(实际也是设计)做为一种方法已经走过了一段不短的进化历史了。何不停一下,了解一下前身和近况呢。做完桌面研究后就花了点时间整理了该文,把从工业时代到现在影响设计思维的人物做个小介绍,因涉及内容实在是太多了,被放上来的,纯粹是看哪些人熟悉,哪些人记录的详细些,不对的地方请指正,感谢伟大的互联网,感谢为设计思维付诸实践的“先烈”们。
1960前 包豪斯的设计思想,人文与奢侈,国际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
经历工业革命,大萧条和二战后的工业设计。 兼顾效率生产和美学为主的时代。
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
彼得·贝伦斯,德国建筑师,工业设计的先驱,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是一代人的宗师,包括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师 密斯·范德罗(坚持”少即是多“的建筑哲学),勒·柯布西耶(功能主义之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创办人),这三人都在他的工作室为他工作过。他是第一个尝试综合工艺和技术结合的设计师。
包豪斯:全新设计策略的教育
1919年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创建包豪斯,是第一所将贝伦斯的想法应用到高等教学中。密斯是最后一届校长。1930年在纳粹的压力下关闭,学校的设计师们都迁往美国,二战后包豪斯的设计哲学(平衡艺术、科学、技术、批量生产)引领美国的设计思想,随着这些人在美国各处落脚,设计的思想运动也在全美到处开花。
设计协作与咨询在美国发展起步
1920-1930期间和包豪斯一样有影响的美国工业和图形设计师,像 Harley Earl, Henry Dreyfuss, Walter Dorwin Teague, and Donald Desky(都是在美国出生的),这些设计师把设计协作与咨询用在实践上,与包豪斯的教育一起影响着美国的图像和工业设计。
-
哈利·厄尔 Harley Earl,首位在设计汽车上使用市场细分策略的设计师
-
雷蒙德·洛威 Raymond Loewy,设计咨询升级现有技术产品
在不改变任何技术下,通过整合美学、材料、制造大大改变那个年代丑陋的家电产品,第一位登上《时代》的设计师。他的设计不同于包豪斯的“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较偏向市场主义的“形式追随市场”,他曾说过:“当商品在相同的价格和功能下竞争,设计就是唯一的差别”。他建立当时最大的设计公司,接授设计委托,并以“洛威设计”的名义发表,“洛威设计”在那个年代是一种优良设计的象征、销售保障的代名词,这一作法在今日也能见于一些设计公司。
-
亨利·德雷福斯 Henry Dreyfuss,把人因因素做为产品的核心设计
在其1955年的发表的《Designing for People》一书中阐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最早实践者和奠基者。
-
保罗·兰德 Paul Rand,将品牌识别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IBM,ABC,FEEDX,西屋、NeXT等视觉系统的设计,将包豪斯倡导的现代艺术及设计思想和美学原则,应用到商业服务设计中。
“Design is relationship. Design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 and content.”
-
乔治·尼尔森和查里斯夫妇,为家庭和办公系统设计
1945年乔治·尼尔森在Herman Miller做设计总监时就把设计思维带进了家具概念设计中,设计师不在单干而是与一群的设计师从系统环境的角度来看产品设计。在这一理念和策略下查里斯和雷·埃蒙斯设计了Eames Loung Chair。Charles经常鼓励工作人员多做试验,他曾说他的梦想就是“和那些致力于毫无用处的项目的人一起工作。这样会碰撞出新思想的火花。”
1960-1980 建立设计实践,设计运动集中
设计实践在短短的20年时间跨度里,不仅重新定义了设计是什么,更是说明了它可以用来做什么。这个相对短但非常密集的阶段在全球范围内诞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方法。
60年代的美国=设计科学
60年代的美国,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取得的第一小步的进步是专业上从工程和科学区分出来。但他们并没有走得更远,工业设计还是主要基于可量化,可度量的问题与事件。设计工作室通常在大学实验室或工厂,不像现在的工作室在城镇里有像咖啡店一样的装修。
代表有像MIT的Fuller建立多学科的精英团队进行创新。
6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协同设计
在同一期,Fuller不同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通过邀请大学参与设计讨论。这些设计师扮演促进者或指导者角色,每个人和专家到工人或居民共同设计他们想要使用的产品或服务。开发了很多高度创新的项目,像Utopia,NJMF,DEMOkratiske Stryringssystemer,DEMOS等帮助工人,工会,工作场所,政府部门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这种工作方式直接适用于我们现在提的服务设计,这种工作方式严重依赖设计师的边做边设计和引导,使用工具像"Mock-up envisionment(模拟设想)",未来圈,组织游戏,合作原型,人种学领域研究,社会调查等产生新想法或改善现有。高度参与 和佚代,集体讨论。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为电脑的普及与HCI(人机交互)的发展,斯堪的纳维亚的合作设计终于横跨大西洋来到美国,被广泛地称为参与式设计。
Buckminister Fuller 的科学设计
1956年起在MIT 创意工程实验室教授CADS(Comprehensive Anticipatory Design Science)。他的实验室应用科学方法产生设计。Fuller的方法建立在工程师、工业设计师、材料专家、化学专家的精英团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代表作品有:Geodesic Domestic, the Dymaxion car, Triton city, the “Fly’s Eye” Dome等。
“设计师是综合了艺术家,发明家,机械师,经济学者和策略于一身。”
Scandinavian 协同设计
50年代以简单、少、功能性,具有包容性和民主性为特点的完全有别于其它设计方法的Scandinavian设计运动,在北欧国家一直沿系到今天。受语言的障碍使得这一运动没有记录并传播更广。60年代的Scandinavian协同设计在电脑的人机交互和服务设计上有许多的发展。
Herbert A. Simon
西蒙在1969出版的人造科学中,给设计一个新的分类和界限。西蒙认为一切的设计应被视为人造品,是自然的对立面。
“The engineer, and more generally the designer, is concerned with how things ought to be — how they ought to be in order to attain goals, and to function.”
“Everyone designs who devises courses of action aimed at changing existing situations into preferred ones.”
维克多·帕帕奈克 为真实世界设计
1971年 帕帕奈克的《为真实世界设计》给当时的设计行业投下了一颗大炸弹。帕帕奈克提出自己对于设计目的性的新看法,即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 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 源服务。维克多·帕帕奈克对绿色设计思潮产生了直接影响,他首次提出了设计伦理的观念,即设计为什么?在“波普”设计运动的一片喧嚣的浪潮中,开始有人从设计理论的角度严肃提出“设计目的”问题。这对于现代设计的伦理、现代设计的目的性理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正因为有这个起点,日后的设计理论才出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
Horst Rittel, “Wicked Problem”的提出者
首批聚焦于设计方法理论的研究者之一,与他的前辈们不同,他主张人的体验和感受在设计时的重要性。第一次将现象学引入到体验设计中。
1980-1990 第二代设计思维理论的出现
这个时期人们把具有高度创意的设计师与普通的设计区分开来,把这些设计师放在显微镜下研究,试着找出什么让他们灵感大爆发。在Nigel Gross和Donald Schön等研究员调查研究这些设计师独立工作时,及团队合作时的设计过程。从社会科学角度他们注意到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合作时设计创意最重要的是设计师的思维模式。这些设计过程的调查为后来其它职业进行创造性思维打开了大门。
Nigel Gross
Nigel Gross在研究设计方法之前是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员。在他的精本《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研究设计师的思维和决策方式与其它专业不同的是什么?这对于构建设计思维有着很大的影响。
“Everyone can — and does — design. We all design when we plan for something new to happen, whether that might be a new version of a recipe, a new arrangement of the living room furniture, or a new lay tour of a personal web page. […] So design thinking is something inherent within human cognition; it is a key part of what makes us human.”
Donald Alan Schön
Donald Schön 背景是MIT的城市规划的教授和哲学家,他的大部分工作在反对60年代的设计专业的技术性。他开发的反思实践,对于设计过程的成功非常重要。他的工作不仅大大影响了设计,而且影响了组织学习领域。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allows himself to experience surprise, puzzlement, or confusion in a situation which he finds uncertain or unique. He reflects on the phenomenon before him, and on the prior understandings which have been implicit in his behaviour. He carries out an experiment which serves to generate both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on and a change in the situation.”
1990-2005 服务设计和无数设计工具的出现
这个时期,设计的范围第二次扩大。在90年代初设计的范围从创造人工制品扩大到互动和服务上。这种转变支持来自Buchanan的《设计思维中的邪恶问题》一书探讨了设计解决复杂问题、模糊目标的潜力。
到2003年,欧洲各地的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在各地开始教授服务设计。服务设计的兴起,及复杂问题给产生新的设计方法工具提供了好环境,包括为非设计师和参与设计的工具。
Donald Norman, User-Centered Design
认知科学、人因工程等设计领域的著名领域。在1988年出版的《日常的设计》提出
“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我们所有的设计应该基于“适合用记”这个简单的概念模型。他的观点的核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知识都在环境上,而不是在头脑里”,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有利于理解用户的需求和发现错误,并采取行动解决。诺曼的UCD设计思想开辟了新的设计方法视角。
Richard Buchanan,整合设计
Buchanan 原卡梅隆设计学院的负责人,他通过将Rittel和Simon 的理论与 Ezio Manzini的设计实践相联系,重新讨论了设计在解决Wicked Problems中的角色,在1992发表的《Wicked Problems in Design Thinking》中画了一条设计思维到创新的路径。在其后的关于设计思维的《Design as a New Liberal Art》中说设计做为专业的能力是“整合”,也许是因为专业性的缺乏,所以它更有连接各学科的可能。
Design has no subject matter — that’s what make this a powerful discipline. We MAKE our subject matter.
Liz Sanders 工具先导者
Sanders,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的PhD. ,Make Tools的创建者,是应用设计研究领域的先驱。今天许多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和设计思想中使用的工具,技术和方法都可以归于她。她也是合作设计工具箱的合作者,对于设计研究感兴趣的人来说,这个是一个实用的指南针。
This human-centered design revolution is causing us to rethink the design process. In order to drive the human-centered design revolution, we need to tap into the imaginations and dreams not only of designers, but also of everyday people. New design spaces are emerging in response to everyday people’s needs for creativity.
IDEO 融汇者
IDEO1991年时由三家设计公司合并而成,分别是David Delley Design(斯坦福教授 David Kelley 创建),Based在伦敦的Moggridge Associates和在旧金山的ID-Two(两者都是由Bill Moggridge创建), 及 Matrix Product Design(由Mike Nuttall 创建)。大约在Buchanan构建设计思维的同时,IDEO完成了三个公司的合并,在未来的十年发展中,从学术界和设计实践吸引了一批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加入。
与同时期的设计公司不同,他们同时邀请了人类学,商业战略,教育或健康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来指导和扩大他们设计团队和流程。这个多学科团队的策略在开始几年后获得了很多的殊荣。
此后他们开始普及设计思维和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在d.school推出了教育计划,撰写书本,并在全球的大学实践推广。
David & Tom Kelley
IDEO两个大家当和教育工作,Kelley兄弟都是畅销书的作者。 他们都擅长设计到企业管理。他们合作的书《创新自信力》,讲述创新创意的理念,帮助个人和机构释放潜能,树立创新自信。
及早前的Tom Kelley的《创新的艺术》里展示了IDEO创新思维。
“It turns out that creativity isn’t some rare gift to be enjoyed by the lucky few — it’s a natural part of human thinking and behavior. In too many of us it gets blocked. But it can be unblocked. And unblocking that creative spark can have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yourself, your organization, and your community.” Tom Kelley
Tim Brown
[Tim Brown] (https://www.ideo.com/people/tim-brown)IDEO的CEO和工业设计师, Brown一直是设计思维和创新的积极倡导者 ,Design thinking。他撰写了许多对非设计师使用设计思想方面的文章,其中设计改变一切,设计思维如何变革组织和激发创新。
In order to survive in today’s complex world, organizations need to generate, embrace, and execute on new ideas. That takes creativity and a creatively capable workforce. It’s the secret sauce, or in evolutionary terms, it’s what keeps you fit. Organizations without it can’t compete.
Jane Fulton Suri
有心理学和建筑学背景的IDEO 教母之称的Jane, 一直致力于开发许多IDEO以人为本的设计工具。引用其在IDEO的历程“她开发了移情观察和体验原型的技术,现在被广泛用于产品、服务和环境,及系统、组织和策略的创新与设计上。”她的书《Thoughtless Acts?》 展示了直接观察与设计灵感之间的关系。她最近创作了《Design Ethics》的短篇。
Bill Moggridge
英国知名产品设计师,工业设计教授,交互设计和IDEO创始人。他以采纳人性工程设计理论,同时也是现今产品设计主流理论的开发者。他设计了第一台贝壳式笔记本电脑,至今仍是笔记本的主流外型。他撰写的《关键设计报告》介绍了交互设计的历史,从Douglas Engelbart到Will Wright 到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I don’t think that anyone has really told (people) what design is. It doesn’t occur to most people that everything is designed — that every building and everything they touch in the world is designed. Even foods are designed now. So in the process of helping people understand this, making them more aware of the fact that the world around us is something that somebody has control of, perhaps they can feel some sense of control, too. I think that’s a nice ambition.
2002-现在 设计思维在商业领域站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从20年前设计思维开始被提及,经历了很多的迭代,最近才获得认可。 设计咨询公司包括“IDEO”, 数码智能设计公司如“青蛙”,软件设计公司如“思特沃克”,服务设计公司如“肯定牛”等都在02-08年前后开始调整自己的商业战略,现在已经成为设计行业的领先者。国内的公司变化较晚到了2013年左右才开始调整,像Eico Design。
而商业擅长的公司像麦肯锡等,也在2014年起通过收购设计公司进行战略的变革。科技中的设计 2017
服务设计领域的发展创造了合作设计和参与设计的新工具和流程。多学科团队的合作设计这一转变打开了内部创新,使设计过程对每个人更透明和有用。除了在设计领域在商业领域也开始使用用设计思维和合作设计的实践。Fuad Luke,Sanders 和Manzini就是这块的先行者。
向包容性迈进的转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软提出要面向大众的设计,带着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去思考和工作Inclusive design at Microsoft。
Alistair Fuad-Luke
Fuad-Luke一位自称为专业设计主持人、教育家、作家和活动家,目前正在教授新兴的设计实践。他的项目强调与社区和个人,社会福得和替代经济体系的开放,合作,共同设计。他的书《Design Activism》和《The Eco-Design Handbook》讨论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Deborah Szebeko
Szebeko23岁时在英国成立了ThinkPublic社会设计机构,专门从事公共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设计与创新。用合作设计重点关注社会问题,他们已经获得了多项殊荣。
We use a mixture of design processes. We’ve got a diversity of designers, including service designers, graphics designers, information designers, programmers, marketers, social scientists, positive psychologists, and even anthropologists. This diversity of experts bring different techniques related to their disciplines, and this mixture creates a unique design process — we call it a co-design process — whereby we capture public views.
Inclusive Design at Microsoft
Kat holmes微软首席设计总监,随着智能设备的普通,科技产品应该关注大众,应该向包容性迈进转变。设计天性具有包容,通过识别排他性,我们能够开始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与不受欢迎的设计接触的用户建立起同理心。
以资源来源以下:
[1] Thomas Lockwood. Design Thinking (Design Management Institue, 2009)
[2] John Maeda. Design In Tech Report(2016,2017)
[3] Jo Szczepanska. What is design thinking, why do I keep hearing about it?
[4] A BRIEF HISTORY OF DESIGN THINKING: THE THEORY
[5] 大卫·瑞兹曼. 现代设计史
[6] Stefanie Di Russo.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ur of design thinking in complex environments(2016)
[7] Rikke Dam, Teo Siang. What is Design Thinking and Why Is It So Popular?
[8] Sean Van Tyne. Design Thinking: A Brief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