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学习一个星期,回到学校看到我可爱的孩子们。孩子们热情地和我打招呼,“范老师回来啦!”但是校A同学眼眶红红,一言不发,坐在座位上闷闷不乐。看到我到了课室,也没有找我来投诉问题,我知道,小A是不会主动找老师“打小报告”的,即使发生大事情,都是把事情闷在心底里。马上要排队下去升旗了,我也没有时间找小A谈话,想着下课的时候去询问下情况。升旗回来路上,有个孩子跑来说:“范老师,就在你进课室的前一分钟,小A同学和小B同学开战了,他们打起来了,因为小B同学弄坏了小A同学的模型,小A同学很生气,两个人就打起来了。”孩子转达的话,不知道对不对,总之两个同学起了、矛盾打了架。
于是下了班会课,我把两个孩子叫出走廊,小A同学看得出来还是很生气,小B同学就好像云淡风轻。
我问:“刚刚听说你们发生了些不愉快的事情?解决了吗?需要范老师帮忙吗?”
小B同学先说的:“我就是看到小A拿了模型来,看看他的模型构造,那道门很特别,我就用手去碰那个门,他就过来打我了。”
小A同学说:“小B她骂我的模型,说我的模型上面的房顶是绿色的,顶着个绿帽子,还说我这个模型怎么不好,这是我花了2天时间制作的。”
小B同学说:“没有没有,我没有那样说过!”明显小B不承认。
小A同学说:“有的,她有,她经常说一些不文明的话,骂我们男同学,很多同学都听过,可以作证的,骂我怎样怎样(此处省略一些话)?”
小B同学也不服输,脸蛋涨红 了,争辩说:“正常情况下,我是不会骂他们的,都是那些男生挑起事端先的……”
……
我也分不清事实真相,如何还原,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这类事呢?这样的争吵事件每天都在发生,我们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处理。
想起前几天培训,郭玉良老师的一番话,大概是——对待打架的孩子,矛盾一触即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我们无法分辨事实,也无法公正破案的时候,可以问问他们以下几个问题?——这个事情可以接纳吗?这个事情可以理解吗?可以原谅吗?可以回避吗?
课前五分钟微班会,我把这几句话写在黑板上,结合了班级出现的一些现象,思考一下,让孩子们谈谈体会和看法。
“范老师,我发现想了这几个问题后,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事了。哈哈。”
“这几句话可以培养我们心胸宽广,宰相肚子能撑船。”
“这几句话也可以是非暴力沟通。”……
是的,影响我们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面对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接下来每天跟进,这几句话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