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疼痛,都牵扯到了身、心、气,乃至灵的层面(或者精、气、神,anyway),只是这几个层面(复合结构)的所占比例不同而已。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发现,疼痛信号抵达脑部后,会同时激活大脑皮质(负责参与产生各种想法)、边缘系统(情绪控制中心),以及躯体感觉中枢。由此不难得知,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至少包含着思维、情绪,以及躯体感觉这三个层面。
很多性格开朗的人,遭遇到慢性疼痛后也容易变得郁郁寡欢,更不用说本身情绪常常低落的人群。疼痛,产生于内部或外在的威胁刺激,经由思维的加工,身体的紧缩,以及情绪的波动三者共同推波助澜,形成恶性循环。找准角度,切断循环,才可以把患者从疼痛的漩涡中一点点拉出来。
从身体层面下手
通过对身体的感知与调整的练习(会在其他文章更深度探讨与分享),令心愿意与身体和平相处,成为朋友,从而渐渐培育起内心的韧性(resilience),而非一味因疼痛而闪躲回避,制造对立与内耗。要知道,人的韧性,一部分来源于我们的生理构造与机制,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后天的学习与养成,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Martin Seligman提出的"习得性乐观"(Learned optimism,通过许多动物实验而发现,乐观是一种习得的心态与习惯)作了很好的诠释。通过身体层面的觉知与调整训练,让人能渐渐摆脱无力感,获得对于身体一定的掌控感。另外,极为重要的一点是营养与膳食结构的调整,这直接影响到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血糖和血压高低,以及身体慢性炎症的程度,这些都和疼痛直接相关。
从能量层面下手
能量层面乃身体和心灵层面之间的交汇处,它们之间难以割裂看待,这里单独列出仅仅为了讨论的方便。关于能量的疏导与释放,我认为英语中"let go"(让走)这个表达很传神,中文的翻译是"让它去吧"或"放手、放开、放下"。其实,另一个更贴近字面的意思便是,让身体内的能量自由地流动与行走,去完成它本要完成的使命,走完本该走过的旅程。这也是缓解疼痛,释放淤堵能量块的很重要的启示。相关的有效工具包括了以上提到的身体的感知训练(身体的感知训练是横跨身心灵的)、能量心理学(Energy Psychology)、脉轮(Chakra)开发、呼吸的矫正、运动与睡眠的改进、梦境的观察等。
从思维层面下手
自我肯定的想法,能够带来正向的生理反馈,反之,则带来持续的伤害。许多抑郁症患者,不仅长期饱受腰背的疼痛,同时伴随着自我厌恶,乃至自我伤害的倾向。在某件事上遭遇到的挫败感,被无意识地放大,变成了对整个自我的价值与意义的否定。比如,某门考试不及格,被放大解读为自己整个人能力不行,将来做什么都不会成功。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让注意力开始转向身体的感知外,也有必要弱化与剔除自我否定的想法。一方面,阻止想法的不合理扩大,比如"我被男朋友甩了",但不意味着"我是个没有魅力不值得被爱的人"。另外,在不抗拒的前提下,可以刻意地植入或是强化一些想法,例如"虽然我在XXX事上还不够好,但我打心底是接纳与欣赏自己的,我是很爱我自己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