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文老师曾邀请我写过的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叫《一笔一心迹,一字一世界》,其实当时,这篇文章是讲笔记心理学的,讲收获的,不是讲自由写作的。可是却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讲述同一件事。字可以看出性格,流露出来的文字内容同样也能反应一个人的心迹,真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笔迹心里学,看的是笔记,读的是性格,是心理。而这篇文章的内容本身就是描述我自己的心理的,我学笔迹的一个心路历程,在那短短的几分钟里,和文千老师发生的故事,以及组织老师们学习的过程,和老师们讨论学完后的感悟,这些没有体现在文字里的故事或场景,常常在看到这篇文章或想起这件事情时,一并会被带出来。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感,借助那些文字,让回忆的场景显现的更加真实,客观。说客观是因为远离当下那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和出局的旁观。
自己便透过这文字,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空间。一个给自己反观的空间,一个可以温暖,可以检测,可以内省,可以支持的空间。
喜欢写文字,是很小就爱干的事情。文字能缓解孤独,让自己与自己有一种更深的连接。小时候,父母总在外干活,自己性格孤僻、内向、安静,少有朋友,常常是一个人孤独的在家里待着,静候着天黑,又常常失眠坐等天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唯有日记,唯有文字是我孤独时的朋友,她总是在你想开始的时候,可以随时和她开始;想和她互动的时候,随时和她互动;想合上她的时候又随时合上。文字像妈妈的怀抱,具有妈妈的功能,温暖、阳光、柔和、有力量,能托住孩子等。
小时候,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存在。从小就爱上写自由联想的日记。这种一拿起笔,心中便感慨涌出,流于笔尖,不用去管文字是否符合逻辑,不用去担心她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道德色彩,是否会遭受批判,你只管写就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思维飘到哪里,笔尖就落到那里。在这里你可以尽情畅游,你可以大声哭,也可以放声笑,你可以说,也不可以说,那些心情都随着你的笔尖流淌,再流淌,写上个不分白昼黑夜,也无所谓好和坏。
起是一个酣畅淋漓能说得清的。
文字,让自己和自己拉开了一个空间,情绪由此在这里得以流淌,想法在这里得以呈现,人在文字中间,又抽离于文字,透过文字来拉长自己和自己的距离,留有一个悄妙的空间。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和着文字一起跃然与纸上。用一个空间来托起你。那份美妙,只有体验过的人才说的出来,感受得到。
文字过后,在此基础上,人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互动的,希望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不仅能被自己看见,还能被他人照见。因此,在小组里,这样的自由写作,除了让文字和自己之间形成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沟通,自我呈现的空间外。
同时,借由文字,在小组里,与另一群读文字的人产生链接,借由文字,借由伙伴,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思维,开辟新的空间,作者与读者开启一段对话,一段扣问内心的探索。于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在此相遇了,一个孤独的人和一群或孤独或敞开的人在这里就此相遇了,他们或开心或伤感;或热情或冷漠;或激励或挫败;那些开心的、痛苦的、难过的、挫败的等等,最后都因为有伙伴们的照见,老师的带领,用生命陪伴着生命,用生命呵护着、滋养着生命,借由生命的镜映,而一一化为资源,变成营养,滋养心田。
走着走着,你会发现在自由书写的日子里,竟然有这么多的收获:在这里列举一二,比如刚写时的担心和忐忑,不知不觉间,慢慢的消失了,你开始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和他人,而这正是良好人关系的开始;你的压力和情绪也在写作和被照见之间消融了;你感觉到情绪趋于平静;生活更轻松了;人际关系更好了;睡眠质量也提高了,更能适应这个社会了等等。
是的,人生在这个小组里有了新的体验,新的开始,生命的色彩逐渐被打开,人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文字让你活在当下的同时,深入内省,让时光的这头连接着过去,那头又把你引向未来,在一个封闭式的小组里,随着小组的次数增加,成员逐步的敞开、信任、放松、内省、反观、照见。小组的张力像弹簧一样可以拉长,可以缩小,在小组里,生命碰触生命,生命影响生命,让你富有力量,富有希望,富有体验,一路向前,不断地收获成长,见证着自己和他人的蜕变,见证奇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