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小时候的情感经验对其一生有着重大影响,如果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发展。
所以!身为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重视孩子的情感要求并对其情绪做出正确引导,奠定其拥有优质情商的基础,使其成为一个情绪平和的人。
辣么问题来了:
到底怎么做才能心想事成嘞?谈情绪管理前,先理清关于情绪的误区
别看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各种情绪,但关于“情绪”的真相你可能未必了解,而我们如何去管理我们不了解的对象呢?
误区一:情绪也有好和坏
这样的事你一定干过:希希带着女儿在小区里玩,她看中另一个孩子手里的玩具,可对方拒绝了,女儿生气得大喊大叫,希希告诉女儿:“爱生气可不好。”
说到“情绪”,很多人就会在心里默默地给它们划分两个阵营:这是好的,那是坏的,比如开心是好的,愤怒是坏的。
情绪是神马?心理学上是这么定义的: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注意:是“状态”!而状态≠行为。说人话就是:情绪本身和情绪引发的行为是两回事,行为有好坏,但情绪并没有。
希希和女儿的事件,女儿“生气”是情绪,并没有不对,“大喊大叫”则是行为,确实不太合适。其实通常我们评判的是“行为”,但传递给孩子的却好像是在评判TA的“情绪”。而如果给情绪贴上好or坏的标签,会让孩子无法正确面对情绪,就更谈不上管理情绪了。
误区二: 情绪需要处理
这样的事你一定也干过,
儿子回家跟大鹏哭诉:今天踢球被高年级的同学撞倒在地,胳膊擦伤了,对方还不道歉。大鹏听完说:“这点小事有啥好哭的?”
很多粑粑麻麻面对孩子的情绪时常常不知道怎么办,总是第一时间想办法处理,其实这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情绪只需要被看见,并不需要被处理。正面的情绪被看见,孩子会跟你更亲近;负面的情绪被看见,孩子根本不会再采取什么后续的不好行为。
丽娜有一次带儿子出去玩,儿子看见天上的飞机,兴奋得大叫:妈妈,飞机!往常丽娜都会说:嗯,是的。但这次丽娜说的却是:是啊,飞机,妈妈也好兴奋哦。话音刚落,儿子就认真地看着她说:妈妈,我好爱你。
都是一句话,儿子的反应却大不相同,为什么?因为丽娜这次看见了他的情绪,他感觉到了被认同。
而负面情绪也是如此,来看一组漫画:
爸爸悠闲地看着报纸,
孩子边晃着腿边愉快地吃着冰激凌,
冰淇淋掉了……
爸爸试图安抚并尽快解决,局面却越来越糟。
那如果爸爸能“看见”呢?
哪里需要处理呢?孩子自己就平复了,解决方案自然浮现有木有!接下来讲任何道理孩都能听进去啦!
正确表达情绪,是情绪管理的关键,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对此父母要做的,就是可以随时指出孩子的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
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能表达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很多时候,只需要表达出来,情绪就消失了。
此外,还有3点可以助力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
1、不做情绪绑架
尽量少去说“你那样做,妈妈很生气”、“那样做,妈妈不喜欢”的话。
大人正常的情绪反应,可以让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饰,但是如果总是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应该对父母的情绪负责,那TA自然也会要求别人对TA的情绪负责。
2、给孩子自己处理负面情绪的机会
孩子发脾气,父母通常本能地想救火。其实不必急于让负面情绪消失,可以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管理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
3、随时肯定正向的性格
多去发现孩子正向的表现,一旦发现,就及时肯定,这样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出现负面情绪也会努力自我调整。
最后想说的是:言传身教永远是教育孩子的不二法门,想让孩子懂得管理情绪,成为情绪平和的人,父母必须先做到才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