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学同学到家里看望宝宝,让我再次想起我们共同的班主任,亲爱的杨老师。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成年后懂得了老师对于塑造人格的重要性之后,回望成长之路无比感念杨老师,很多次都想联系她,但出于羞怯一直没有行动。这一次,我干脆利落地跟朋友要来联系方式。电话拨过去,当我听到那熟悉而亲切的声音,杨老师当年清秀爽朗的模样已然在脑海中呈现。
挂完电话,我加了微信翻看她的朋友圈,她依然笔耕不辍,隔三岔五就会更新一篇小散文。她已经年至五旬,难得的是,字里行间却依然保持着孩子般的柔软善良、澄澈纯净,对教育工作依然满腔热忱和真心。是的,她依然是我记忆里亲爱的杨老师。
在她的班上,我突破了很多人生中的第一次。她鼓励和指导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让我从一个寡言胆怯的女孩变得自信大方,从此一次次勇敢地站上了自己人生的主席台。她从教师图书室借一些有趣的书给我看,让我开始对世界和知识充满好奇和渴望。她指导我写作和投稿,报纸上那些小小的铅字“豆腐块”加强了我的自信和对写作的热爱。记得有一次,作文发表后一直没有收到稿费的汇票,杨老师直接拿出自己的钱给了我14元的稿费,激励我继续努力。回头想来,我的老师有着一颗多么无私和珍贵的心!
每个周五的下午,当别的班都在埋头苦读的时候,我们班都在举行班级文艺汇演或者是辩论赛等活动,同学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欢声笑语间,留下了我们童年最珍贵的记忆,结下了儿时最质朴的友谊。即便如此,我们班的整体成绩依然遥遥领先。李大钊的女儿在《我的爸爸》里提到,父亲要求她“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我们班正是如此。
当年积累下的这些兴趣,此后都成为我人生中的重要助力。而在杨老师身上潜移默化学到的品质,更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杨老师的朋友圈刚刚更新了三篇“开在心田的花”系列,回忆了对自己的人生塑造起到重要作用的三位老师。杨老师对自己老师的那些感念,字字句句表达的正是我对她的心声啊!原来教书育人的力量就是这样被传承,我身上那些美好的情怀都是我的老师于无声处赠与我的珠宝。
读大学的时候,我听说杨老师在工作上遇到了意外的挫折,在网络上遭到了许多人的误解。我默默地在网上声援,也担心她会不会自此一蹶不振或者影响她对工作的热爱。如今,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她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爱从未因误解而削弱,她依然以一颗赤子之心热爱着孩子们。
20年过去了,仅仅是浏览杨老师的微信朋友圈,我亲爱的老师依然给了我深深的教育。工作后遇到的人和事,时常让我困惑。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我的老师再一次给了我最好的答案。
最后让我摘取杨老师的文章来作为我这篇文章的结尾吧:
“有情怀的老师最可亲,用心工作的老师最可敬。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中饱含深情地写到:‘我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呀!至今回想起来,它依然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呀!’我怀着魏巍一样的心情,在表达内心深处那份纯洁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