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01:自闭症孩子学说话,一切从小于0开始
引导篇:
大多数家长发现孩子的异常,都是因为孩子不会讲话。
“孩子必须会说话!不会沟通怎么生活?”
每一个家长都知道言语对于自闭症孩子的重要意义,每周固定的言语课,成了孩子们的日常。
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喊出爸爸妈妈,有的孩子上了好几个月课还只能发出“b、p、m”;有的家长经常和老师讨论一些专业知识,探讨孩子的下一步训练计划,有的家长每天看着老师教什么,就练什么,做不了辅助,几乎使不上力。
你有想过问题到底出在哪了吗?
除了接受专业的言语治疗外,家庭干预也特别重要!孩子每天至少有2/3的时间和家长在一起,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孩子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可是我完全不会,做不好会耽误孩子。”
为了帮助更多的家长解决这个难题
充分利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对言语进行密集干预
让父母能够更好地与言语治疗师配合
我们说的:言语治疗,一切从小于0开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孩子的言语治疗要从小于0开始。
从0开始是什么概念?孩子具备了一切说话的前备技能,就差一步一步教了。就和普通小朋友学习说话时一样。但是自闭症孩子不说话,往往与语前技能(前备技能)、认知理解能力等有关系。
所以,要想对自闭症孩子的言语进行干预,就必须先搞清楚“不说话”背后的原因,是不会说?还是不能说?或者是不愿意说?这就是从小于0开始的意义。
其次,家长帮助孩子进行言语治疗要从小于0开始。
你是不是也曾有这样的小心思:
“孩子不会说,我就和孩子不停地说,多熏陶,会有效。”
“孩子去上言语课了,一定马上就会说话了!”
“上了俩月言语课了,效果不明显,停课算了。”
“5岁了还不会说几个字,算了,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了。”
... ...
这些观点到底对不对?言语治疗就是教会孩子说话吗?这些都是家长们在让孩子接受言语治疗以前应该了解的问题。这就是家长层面的从小于0开始。
言语系列专题的第一篇,我们就来为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1、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有什么表现?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语言治疗学》(第2版)孩子语言发展迟缓的症状有:
1、过了说话的年龄仍不会说话
2、说话晚或很晚
3、开始说话后,比别的正常孩子发展慢或出现停滞
4、虽然会说话,语言技能较低。
5、语言应用方面,词汇和语法的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
6、只会用单词交流,不会用句子表达。
7、交流技能低。
8、回答问题反应差
9、语言理解困难和遵循指令困难
2、言语治疗就是教会孩子说话吗?
当孩子遇到哪些问题的时候可以找言语治疗师咨询呢?
孩子到一定的年龄了还不会说话、清晰度差、表达不出来、听不懂别人说什么、和同龄人对比差距很大,是最明显的几方面,需要咨询言语治疗师。除此之外,在ABA训练中,有一些言语理解及表达上的问题和言语治疗是重合的,这个时候,也可以和言语治疗师一起探讨。
言语治疗也包括一些吞咽喂养方面的问题,例如吃东西、喝水等等,这些都包括在言语治疗内。
言语治疗既包括口语的内容,也包括非口语的内容。
如果一个孩子刚开始进行言语治疗的时候,评估下来语前技能、认知理解都还可以,但就是不讲话,一个音也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还是不说话,这时候可能会给孩子推荐辅助性的沟通方式,解决孩子与人沟通的问题。
但是很多家长是不愿意接受的。其实辅助沟通系统也有一些语音的输入,会对孩子的口语表达有一定帮助作用。
如果一个孩子的语前技能、认知理解都比较好,有一些简单的音,即便不多,言语治疗师也会尝试利用这些音去找到突破点,练口语表达能力,如果尝试之后,长时间没有进展,再用辅助沟通系统进行尝试。
用非口语帮助沟通的同时,再慢慢练习口语。
3、孩子上了言语课,就能讲话了吗?
一上言语课孩子就会讲话,是最常见的误解。
我们一开始进行言语康复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系统化的评估,找到孩子不说的原因。语言的康复过程就像建一座房子,语前技能就是地基,语言的理解及表达、言语的清晰度是房子地基以上的部分。就算你和孩子说再多,只有他的语前技能好了,才能学会上面的内容。
孩子说话,不像我们做某些动作如拍手,他不会,我们可以通过手去辅助,去帮助他,再慢慢撤掉辅助从而帮孩子习得拍手的动作。而对于说话,则是由大脑发出神经冲动(说话的内容),继而由声带产生声波,再由口部肌肉的运动构成了音。
对于这种由神经控制的一些小肌肉的活动,我们没办法用手辅助孩子的声带或某些肌肉运动发出声音、说话,所以对于说话的习得,很多时候需要靠孩子的沟通动机、去看他人如何说,然后模仿变成自己的语言,所以对于沟通动机、目光注视、模仿等语前技能是孩子在不会说前需要掌握的技能。
会说话,只是一个结果,我们不能因为盲目追求结果,而忽视了中间最重要的过程。
4、孩子上多久课才能说话/说清楚?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言语治疗师一定会先评估孩子的语前技能与认知理解能力,找出孩子不说话或说不清楚话的原因,然后在对症下药。
孩子为什么不说话?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例如,我们现在在学一门外语,我们的口部肌肉没有问题,我们具备一切说话的基础。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不是会认真听老师说了什么,认真看老师是如何去说这门新的语言,然后我们尝试去模仿跟老师说一样的内容,掌握新语言的意思,通过不断地练习,最后掌握这门外语。
但如果在学习新语言的时候,我们不去听、不去看,也没有进行模仿,那么我们是否能学会这门新的语言?答案肯定是不会。
那么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样的,假如孩子没有任何口部肌肉运动的问题,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不看老师,他不一定能够学会;即便他是在看老师,但是孩子没有模仿,也不一定能学会;如果孩子既看了,也模仿了,但是他的知识储备能力不足,也不一定会学会。这些都是影响因素,对于孩子说话说不清楚也是一样的。
那么又回到了前备技能的学习上,最终孩子语言能力的改善,要看这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家长的配合程度。同样两个孩子,他们在同时练习某个音的时候,因为孩子的能力不同,家长的配合程度不同,家长在家里面的复习、练习程度不同,孩子的进步速度也会不一样。
5、孩子发音不清楚一定要干预吗?
不一定。
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大致的“正常儿童对于汉语辅音习得年龄表”。
如果一个2、3岁的孩子,zh、ch、sh发不好,那我们可以等一等,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普通孩子,也不一定能念好,这中间有一个安全的年龄区间,他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说不定这个音就能发准了,只是现在暂时还不到那个水平。
但如果一个4岁的孩子,b、p、m音仍发的不好,那就需要进行干预了。因为对于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大部分b、p、m的音是会发的很清楚的,那如果孩子还真不能清晰发音,就有必要进行干预了。
同样的,如果对于4、5岁,或者6岁的孩子,特别是6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大部分辅音发不好,都要进行干预。在干预前也要评估,看哪些音发不清楚,然后,再根据年龄发展表,去设计干预的计划和进程,先练哪些,后练哪些。
所以,家长们还是要了解孩子的言语发展进程,以便在适当的时候精准观察,既不要过早就陷入焦虑之中,也避免发现不及时而错过最佳干预时间。
6、在进行言语干预之前需要做什么?
评估!评估!评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所有干预训练之前都需要做评估。一切不评估就直接开展的干预都是耍流氓!只有充分了解孩子言语语言的现有水平,才能为孩子制定合理的干预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
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言语评估主要有:
香港中文大学沟通及语言评估
语言发育迟缓评估
培声梦想普通话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标准化评估(DREAM-C)
汉语构音障碍评定法
语音清晰度测试
口部肌肉运动评估
这些评估包含言语语言技能的方方面面,依据孩子不同的评估结果选择干预的起点,让干预计划的制定有据可依,更清晰地看到孩子的优势与不足,进而进行有选择性地干预。
同时也可以适时调整言语干预计划。
7、言语课没效果,要不要停?
这个问题是很多正在上言语课程的孩子家长或多或少都在纠结的问题。
我们分情况讨论。
从言语训练的数据来看,如果干预的数据很不稳定,只是偶尔有“意外的惊喜”,而且综合ABA训练,发现孩子的语前技能还不是很好,建议可以停课。因为在语前技能和认知理解上,许多内容可以与ABA训练有重合,专注ABA的训练,在更密集的干预之下,孩子的语前技能与认知理解有进步以后,再考虑把言语干预加进来。
但如果孩子除了言语训练之外,没有进行其他干预训练,就不建议停课了。如果没有搭配其他干预,言语再停了,就会让孩子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不会进步,也有可能退步。
有些家长说:看不到明显的效果,我想停课,但是还不甘心,就停停上上,这样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
还是像之前提到的,如果孩子在当前阶段有进行早期密集式的ABA课程,可以结合言语治疗师的建议适当停课,只进行早期密集式ABA课程。但千万不要孩子在缓慢进步,因为效果没有达到家长期望的突飞猛进的效果,家长在不跟老师商讨的情况下总是停课又复课。
敬请期待下一篇,共计16篇
学习使您进步,更让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