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骏马
昨天,想写管理学心得,写成了自我激励。说明文字有其内在节奏和韵律,一旦切入某个主题,事物发展往往呈线性流动。不急于将问题拽回主题,先让潜意识表达的主题飞一会。这是以往不曾注意的,选择放松心情,让文字自然流淌。今天言归正传,回到管理学话题。
年初计划,2018年重点学习四门课程,让学习变得更系统、更深入。起初,学习进入模仿状态,抛开书本难有自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见解。一来管理学是成体系课程,笼统概述而不深入其中,很难说清;二来在没有任何组织依托下探讨管理问题,有些空对空。只能借助以往经验去套用所有理论案例。从理论到理论,从案例到案例,很难进入操作层面,这是困扰学习的最大障碍。
诸多问题叠加,唯一后果是搁浅了对管理学的学习。自我怀疑的加重和实战经验缺失,一晃过去几个月。回头看年初计划,非但没有进展,而且降低了学习热情。不学有一万个理由,真的去做,才会有新的收获。重新拿起管理学,不去想解决别人的问题,只解决个人困扰。用管理学理念,解决当下的现实。把自己想像成另一个人,想像成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从整体框架找到解题脉络和学习路径。
用几百字,解释为什么暂时放下管理学的学习,归根结底是困难和别人的意见挡住前进的脚步。每个人都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最终做决定的还是自己。任何与个人意愿相悖的说法都值得关注,但这不足以成为裹足不前的羁绊。路在自己路下,对错,只能自己去丈量。
管理学是全新的学科,包括经济学、金融学,都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从农耕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物质资源无法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生活所需,因此工业化生产的规模激增。这带来新的问题,农耕生产方式被打破,人们涌入工厂,开始做工,与更先进的机器协作。如何管理?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降低成本?管理者必须思考应对。细化分工,强化彼此间的协作,注重效率的提升。供需矛盾逼迫生产者不得不引进全新的制度和规范化流程,计算单位时间内人工效率,以此衡量工人报酬得失。时代进一步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化,绩效明细越来越多元。原有管理模式方法必须紧跟生产水平的更高发展,管理学呼之欲出。
管理学短短百年历史,是一个全新领域,发展尚未成熟。与众多学科类似,还处在不断摸索积累阶段。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学采取开放模式,没有理论,老师与学生讨论式探讨式学习。企业的发展要在不断壮大与前行中做出调整,10人、100人,上千人的公司管理方式迥然不同。这说明,商业世界不断变化,原有理论和套路框定现有组织管理已经行不通。没有一成不变的世界,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基于此,回到最基础的管理本质与核心。管理学是一门管理周围所有资源的学问,早已超越商业世界的边界,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人成为一切管理工作的中心,激发人的创造力是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洞察人性变得极为重要,必须借助心理学、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与发展。管理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走进管理学,先要了解自我,了解人性本身。
人的内心活动极为复杂,受基因和文化影响,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认知层次迥异。同样一件事两个人去做,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有人说,不要想的太多,钱到位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如果钱能解决问题,就不需要那么多部门来控制与协调,更不需要培训人才、完善激励机制。工作讲效率,那是外在的表象。人心同样有效率,这才是内部动因。如何弱化公办室政治?如何解决裙带关系?人员聚焦,矛盾自然叠加,没有目标引领、利益权衡,科学决策,很难实现长远发展。
有的公司引入MBTII测试,对工作对象进行量化分析,精确每个人的人格特质,力求人尽其才。现代企业员工劳动多是知识性劳动,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加之年轻人注重自我价值实现,不但看公司有没有使命愿意价值观,还看自身能否更好发展。那么,管理的逻辑链条就要考虑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代入动机、愿望、努力和目标诸多要素。如何激发有能力、没有愿望的人积极工作?如何面对牺牲公司利益慷他人之慨的老员工?等等,管理者必须逐一面对。
管理学是分析、权衡和决策的学问,目标是解决现实问题,破局而出。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深入管理学内部,进入细分领域,像庖丁解牛一样认识解读诸多要素环节,理清工作头绪,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去理解消化,做到成竹在胸,成为探索世界最有利的工具和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