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我一直觉得读书是有用的,而且是大用。毕竟,那种不用读书便具有大智慧的人太少,他们天赋太高,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是最稳妥的,也是最有效的。
每年基本上会买30本书,能够看完的大概有20本,几年过去了,这个习惯一直保持着。
但是前不久突然觉得,读书好像没什么用处。
出现了疑惑后,我企图读更多的书来打消疑惑,但却没想到变得更加焦虑。
焦虑到有段时间每天都在取关以前关注的公众号,因为上面总是在讲“房子”与“财务自由”的话题,让本来就焦虑的我更加得焦虑。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我开始变得怀疑,有些犹豫。
孙老师有时候会猛地问我一个问题,当时或许在忙其他事,没有反应过来,犹豫几秒,才说出了一个答案。
“你犹豫了,说明你在撒谎!”
“你这都是从哪儿看的为心理学?”
虽然话是这么说的,但也有一定道理。
犹豫说明不自信,而不自信就是怀疑。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寻找,我还是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个日本作家写的。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通过阅读书籍可以获得知识,但只有付诸行动才有效果。换言之,通过读书设定目标之后,在最终得以实现目标之前,必须不断深耕。
按照作者的说法,我之前读书,只不过是“从书的第一页,一字不落地读到最后一页罢了”。
刚开始我还有些不服气,但闭上眼睛回想,我甚至都回忆不起最近看过书的内容是什么,更别说几年之前的了。
原来,不是读书没用,是我没用。
读书是要有点功利心的,特别是像我这个年纪,快奔三的人,时间越来越金贵了。
但这种书,指的仅仅是商务类书籍,这类书讲的大多数方法论。
方法论这种东西,就是说出来什么都懂,但做起来就蒙圈的“真理”。
比如,“早睡早起身体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未必都能做到。因此一定要有目的,当你设定了明确的目的之后,再看书的时候,你就会更加集中注意力,更加地专注,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找到书中的答案,能够解决你心中的困惑。
而且要注意的是,一本书并不需要从头读到尾,不需要全部理解。
这个是我之前的误区,每本书我基本上都会从头看到尾,但因为有些章节太过难懂,或是无聊,导致一开始就对整本书丧失了兴趣。
一本书,遵循二八法则,只有20%的内容是有价值的,这样一想,压力倒也没那么大了。
读书不是目的,通过读书更好的做事才是,所以要进行有意识的输出。
而想要输出,肚子里必须有货,我的脑子并不是很够用,因此需要一些方式来让我记住书里的内容。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都是不错的方法。
最后就是行动了,作者分享了一个叫做“SMART”的法则,用这个可以来设定自己的目标。
S:Specific(具体的;清楚详细的,能想象出来的)
M:Measurable(可预见的;用数据等方式预测可达成程度)
A:Achievable(可达到的;不会不切实际,有实现的可能性)
R:Realistic(实际的;具有一定现实性)
T:Time—bound(有期限的;定下具体时限,何时达成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设定一个,在某个时间段,你要完成某一个可以达成的具体小目标。
根据这一法则,我也设定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在这一个月里,也就是2017年12月14日——2018年1月14日,在“和孙老师一起成长”的文集中,更新10篇文章。
因为最近孙老师的成长速度非常快,我都快跟不上了,所以就买了一些书,关注了一些作者,来进行一些提升,在这里进行总结,可以让孙老师进行一些指正。
以上就是我近来的读书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多说几句,《实用性阅读指南》我找了一个PDF版本,如果你有兴趣想看的话,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