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闺蜜说他儿子(九年级)要买一双五百多的鞋子,她觉得贵,不想买,但又怕孩子不高兴,自己挺纠结,问我怎么处理。我跟她讲了前段时间我家小宝买鞋的经历,她看完觉得受教了,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
小宝想买了一双很贵的鞋,他自己觉得价格比较高,先跟我商量说俺俩一人一半(他有自己的零花钱),我想着500多块也可以接受,当时同意他买,第二天他又说网上没货要线下买得1000多点,我想想也认了,再后来他说没有合适的码,想要现货再加500,这次他没敢跟我要,打电话跟他爹要(我在旁边听到了),他爹问了之后才知道我已经给他转了1000多,瞬间觉得价格太贵,让他自己想办法(他舍不得花自己的零花钱),或是直接退货,孩子说已经买了不能退,结果他可老实自己出了最后一部分钱,把鞋买回来了。
回来之后各种夸鞋子多牛,我也跟着说好,能不好吗我出了那么多钱[捂脸]他自己说再也不买这么贵的鞋了。我跟他说,不是鞋子有多贵,是我工资不高,显得鞋贵,如果有钱人买,这也不算啥,所以消费高低跟自己的收入成正比。孩子高高兴兴的穿起了新鞋子。
我们小时候物质比较匮乏,买个自己喜欢的东西跟家长要钱,如果家长觉得不值大多数是不会买的,即便是买了也会唠叨孩子,说一些大人都舍不得花钱,都紧着你花了之类的话,现在想想能理解父母的不易,但同时也觉得那个时候觉得自己“不值得”,自己不值得买贵的东西,这也是我们成年以后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又会产生“不值”的原因。这种“不值得”心理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不敢跟领导提自己的要求,不敢让老公给自己花钱等等。
当小宝买了一双很贵的鞋,我第一感觉是孩子会求助,还会跟我商量对策,他在这个事儿上很用心,鞋子很贵,他没有一下让我出钱,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规划圈住我[捂脸],最后知道自己不能(再三)就转向爸爸求助,当被爸爸明确拒绝,自己出钱也要买,在他内心很渴望把这个事儿办成,于是竭尽全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孩子很有成就感的跟我聊鞋子的功能,我利用接话技术肯定孩子的话,强化他的成就感,让他感受到他在妈妈这里的“值得”(儿子比鞋子更重要),最后再针对价格高低做了比较,告诉他,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自己的收入的关系,为他植入合理消费的理念。
纪琼院长心理学的生活化知识,就是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高效又让人感觉舒服,自然就促进了相互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