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对季节有一种执念,有些电影是属于某种特定的季节的,《千与千寻》一定属于夏天。它苍绿的原野和碧蓝的海水,它孤独的少女和温柔的少年,它炽热的守护和坦荡的情意,都应该属于夏天。
也或许只有夏天能配得上千寻的旅程。
千寻是里面最纯洁的存在。
汤婆婆的汤屋世界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迷惑和假象,但是千寻一直选择单纯向善这一面,属于小孩子的那种本能。
面对美食诱惑,爸妈都是灵活地选择“吃了再付,信用卡现金都有”,但她坚持“没有店家就是不能吃”。
初遇白龙,仅凭着一点点似曾相识的印象就选择相信,从最初义无反顾地跑向河边到最后头也不回地走出隧道。
花丛前她吃着白龙给她的魔法饭团泣不成声,我看着这段也突然落泪。
救白龙的时候就一个单纯的意念“他救过我,我一定要救他”,冒着有去无回的风险。
其中穿插了一个上车检票的特写镜头,锅炉爷爷一共给了她四张票,是够来回的,但是无脸男的加入,去程就用光了,等于是断了回来的希望,她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知道要把无脸男带回单纯的地方。
无脸男给她拿了一张药浴牌,解救了燃眉之急,很感恩,但后来无脸男又拿了一堆给她,她是断然拒绝的,所以有了撒了一地的镜头。
汤婆婆是靠剥夺别人的名字实现对ta的控制。
白龙投身汤婆婆门下学法术,丢了琥珀川的真身,被塑造成一颗棋子的存在,拥有了法术,却陷入了“自己是谁”的无穷困惑中。
千寻的出现,唤起了他的记忆碎片,为了不让千寻重蹈覆辙,他反复强调,“一定要记住自己的名字,一旦忘了就回不去了,父母也回不去了”,还特地把千寻的名字写下来交给她保管好,所以后来千寻始终是以"千寻“的名义在追求,一次次果断地拒绝,勇敢地出发,为了朋友,为了救出爸妈回到现实。
无脸男性本善,想要的不过是一个“朋友”,但进了汤屋却被迷惑了,沦为物欲的载体,最后吃了千寻的苦味丸重新出发,在钱婆婆哪里找到了归宿。
《那个夏天》作为前奏响起时,仿佛童年跌跌撞撞跑到跟前。
小时候迷迷糊糊将《千与千寻》看过五六遍,以为白龙和千寻是很早就认识的朋友,现在才惊觉是一段爱情故事。
第一次坐在影院观看这部电影,我瞪大眼睛努力将每一帧每一景都装进心底。宫崎骏太擅长逗小孩子笑,引大人哭了。白龙,哈尔都是能让人产生笃定的男孩子,总会在最危险的关头出现解救女主。与此同时,他们也被女主的纯真善良治愈着。
充满善意的人,会被善意簇拥着。这是我近来很深的感触。就像是电影里许许多多的小细节:小煤球们为千寻收鞋;锅炉爷爷和小玲无条件收留千寻;宝宝第一眼就信任喜欢千寻;浴场的大家都心向着千寻...
这是千寻的魔法,是爱的魔法。
影片结束,周围坐着的小朋友笑着从我面前经过,我起身站到离出口不远的角落听完了片尾曲《与你同在》,一瞬间复杂的心情就忙不迭地涌上来,像从破裂的水管中喷出的水一样不受控制,然后由着自己的泪水滚落。
似乎是感动于影片中的美好,感慨于现实的丑陋,自己的改变,童真的消逝,又有一种莫名的牵绊,不愿长大的执念,对现实的厌恶,还有很多积累的要发霉的坏情绪连带着一起倾泻而出。
演职表一段段滑过,直至黑屏。
就好像童年的谢幕,没有彩蛋。
当那段饱含清冽和忧伤的旋律在耳边飘荡起来,当千寻静静地坐在长座位上,面对空空落落的车厢,站台的钟声敲响,沿途的风景映照于她的脸上,也许我说不出那许多的字,我惟有满含热泪,在心底用一种极度婉转的声音轻轻吟唱。
谁不是像千寻一样,从哭哭啼啼的脆弱姑娘,变成了一个在泥沙俱下的生活里将所有苦累都悉数吞下的人。
我们不是没哭过,只不过学会了“想哭的时候,就笑笑吧。”
谁不是像千寻一样,从四顾茫然的单纯小伙,变成了一个在四面楚歌的人生中把孤独自我锤炼得刀枪不入的人。
这部电影有太多的内涵,每个人都会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的生活。看完电影的最大的感受,就是终于能和自己和解了。很多人说这是一部给成人看到动画,给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千寻遵守了忠告,穿过了黑暗的隧道,回到了光明温暖的现实世界。
而我们,就算得到了这样的忠告,如果没有变成猪的父母,又真的舍得放弃这个流光溢彩的汤屋世界吗?
出来以后我说,某个角度这电影的内涵和阿拉丁也有点像,也能说是善与恶的斗争,而后最终的世界属于善。
最近一段时间沉迷那些动画 童话
喜欢这些故事里
对那些灯红酒绿的 光怪陆离的 物欲横流的 属于成年人的
表现出极度的厌恶 不屑
那些天真无畏的 勇敢率真的 向善的 属于孩子的
才是电影中推崇的主题
主角在贪婪和向善之间挣扎
最后抛却肮脏的世俗 守住自己的善
那些善这些故事里 纵使历经波折
最后竟是能存活下来的
走吧 走吧
无贪、无嗔、无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