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太多道理,导致有些时候有些失敏。我无数次听到身边人说:从那件事以后我就知道他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但是同样的,我也深谙一个成语,那就是日久见人心。
很多时候有的道理真的是全部适用吗?就像大家说的,真的是缺什么就晒什么吗,有人晒美食那他们是缺美食吗,有的人还天天晒娃那他们是不是也缺娃。我现在是认为,是多没见识的人才会对自己唯有的一个知识准则坚信不疑,毕竟这还是大家公认的。是多缺少思维体系才会紧抓这一个死规则不放。
第一次见面如果有人迟到,觉得自己对别人认证完毕,真以为自己是了真主,成了先知。
我说下自己的经历来佐证下我所说的这些。去年实习,第一天去报道的时候,负责招聘的人告知我中午先回学校拿电脑,下午上班的时候有个会议我要旁听。
真的就是很不巧,那天回到学校的时候,被其他事情给牵绊住了。觉得应该是赶不及了,预先跟负责招聘的一女的发了消息问现在还来得及吗,她回复一句:知道来不及你还不早来。虽然后面我坐滴滴到的时候,会议才刚开始,但确实也不能否认我迟到了的事实。
但往后讽刺的,早期的时候公司不需要打卡,那么绝大数时候我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后来公司需要打卡,领导是个好人,迟到十分钟内不扣钱,但是我依然按照上班时间来办公室。
性格使然,我的人生里从来是秉承宜早不宜迟的想法。在学校,我上课要提前很早到教室;就算是当初学校里的社团,有活动时身为干事要到场负责,我也是比规定时间早到;现在到了社会,公司搞团建,规定时间里大家绝对是拖拖拉拉,但我依然很守时,一定是会在规定时间之前到达等候。
但因为一次有理由的不守时,成了别人的把柄。
我进入社会的一年多里,我也听到过太多应聘者因为不熟路,来应聘时迟到了,但人家正很着急地找路,还预先打电话说对不起。但在招聘负责人和相关部门领导嘴里,这个却成了不予与接受的原因。因为人家的理由是应聘都迟到,那以后要是有更重要的事情,那还不是搞砸了。
生活中大家都是这样,那我自己就没有中招吗,其实我也是的。
最简单的事例,新人入职时跟公司连接的第一个窗口就是负责招聘的人。我也曾这样以为过,平常聊天的时候感觉到对方很热情,再发几个表情包那就更俘获人心了,觉得跟自己不是同龄人却有着同龄人的心理。好感大增的背后却不知道,人是可以装的,没人品的人也不是聊天的几句就可以看出的,那种爱八卦,喜欢评头论足的行为也不是你一下就能知晓的。
衡量这个世界维度时,不是只有横向,兴许还有纵向、微纵向、重纵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