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班会有个特别实用的环节——几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专门针对刚毕业、尚无学校任教经验的新老师提出的问题做了解答。其中几条建议尤为中肯,整理下来希望能给刚入职的同行们一些参考:
其一,新老师初到学校,面对各种传言不妨“多听少说”。教师职业本就需要谨言慎行,如今舆论环境敏感,一句无心之言都可能被放大,最终牵连自身。和老教师交流时更要注意言辞分寸:有些话能和同龄人随意聊,但老教师听了可能因认知差异产生误解;而且你很难预判,自己的一句话会通过老教师背后复杂的关系链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稳妥为上。
其二,刚毕业的新老师要尽快从“学生心态”切换到“教师角色”。尤其带低年级新班时,先和学生保持适当距离——等你对班级有了足够掌控力,再慢慢拉近距离也不迟。那时可以试着让学生参与班级规则的商量与制定,给他们一定自主权,但要记住:班级任何大事的最终决策权,必须握在自己手里。
其三,新老师入职后,“保护好自己”是第一课。比如遇到领导或同事在饭局上劝酒,尤其是女老师,不妨直接说“不会喝”,千万别用“只能喝一点”这种模糊的说法留余地。若对方实在盛情难却,抿一小口放下即可,给对方留点脸面,不必勉强自己——记住,自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另外,别轻易透露个人隐私,比如家庭情况:你以为主动分享能拉近和同事的距离,实则可能只是给别人添了饭后谈资。
其四,和同事相处不必过度纠结“人情世故”。请人帮忙时带着诚意,对方大多不会拒绝;别人求助时,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且不耽误手头工作,搭把手没问题,但别做“单方面自我感动的烂好人”。同一办公室的老师,有事直接说就好——大家本就是因学校教学安排短期共事,不必顾虑太多虚礼。
其五,新老师入职后,学校通常会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结对带教”,也会定期组织听课、公开课展示。但老教师也有自己的工作,未必有太多时间专门听你的课、做细致指导,这时候就得自己主动找结对老师请教改进建议。若遇到一些不够规范的小学校,没有结对老师也很常见——别指望“新老师”的身份能被格外宽容,学校安排的任务该接就得接,哪怕只有一两天准备时间,也得好好备课,这是对学生、对工作最基本的负责。
其六,关于任教年级的安排,新老师不必抱太高“个人期待”:学校一般不会让新老师带毕业年级,小学男老师通常也不会直接带一年级。最终带哪个年级,主要看学校哪个岗位缺人,而非个人意愿——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更易适应职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