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期逻辑思维上听罗胖说过,任何工具的发明都会将人一分为二,一类是使用工具的,另一类是拒绝使用工具的。面对讯飞语音这个工具中,明明知道善用它,会使文字输入的效率提高,但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总是觉得不舒服,以至于没有坚持用。
对于写作这个表达工具,我想加入007的战友们,每7天的写作情况就可以看出来。所以能用好这个工具的人更是寥寥。
不是不想写作,是因为写起来感觉不舒服,以至于在理智上明白它哪怕有再多的好,在落实到行动中也是那么的无力。
基于以上,我想你也可以随便举出几个例子。这就是所谓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有比这更悲催的事情吗?看似很合理的一句话,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觉得我会了,我懂了,是真的吗?我想说错,所谓的会和懂,只是认得那上面写的字而已。要想真的变成自己的东西,花十几秒或是几十秒的时间是不可能掌握的。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三层,最里面的一层在爬行动物时代就发展好了,称为鳄鱼大脑,它用来指导各种应激反应。人的第二层大脑是在哺乳动物时代就发展出来了,我们把他称为猴子大脑。这是大脑用来生成各种情绪,包括最基本的恐惧,兴奋等。人类最终发展出了第三层大脑,称为前脑额叶。
而个体不同,就在于前脑额叶发达与否。
我们先来看看文中开头提到的,使用讯飞语音输入法和写作这两件事,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甚至愤怒,拒绝等,都是情绪的发泄。这是猴子大脑在发挥作用,在这一层,我们和哺乳动物是没有区别的。
对于写作这件事情,在写的过程当中卡壳时,我会想去喝水,去洗洗手,出现的这些反应,这就是鳄鱼大脑的应激反应。
当你明白自己的表现时,就能更好的了解自己,作为一个个体而言,有个体的共性。当知道了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更好的做出调整和改进。
我们知道人发展出了独一无二的前脑额叶,而真正人和人的差别,也就体现在前脑额叶是否发达。我们做出的所有的理性决策,都是基于前脑额叶的参与。例如:善用讯飞语音输入和写作的决定。
那如何才能让我们做出的理性决定善始善终?毫无疑问,那就是加强前脑额叶的锻炼。《大脑勇士》这本书中提到,锻炼前额叶皮层,可以多做语言游戏,比如成语接龙、填字游戏,做策略游戏,比如下象棋、下围棋,冥想也很有用。
除了把锻炼大脑当做锻炼肌肉一样来锻炼,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在我看来,需要两点:
1、心理准备。
2、练习一定的次数。
通过理性做的决定,从长远来看,一般都是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并且与自己的现状相比,有一定差距。自己做起来必然有一种不适感,难受,不乐意。这就是正确的难受,人人如此,一定要做好面对正确的难受的心理准备。而这种难受,并不是不可逾越。
如何跨越这段难受期呢?当你感觉难受时,是还没有形成神经元的通路,需要一遍一遍的刺激。在难受和舒服之间当你做觉得难受却正确的事情时,可以提醒自己,每多练习一次,距离舒适区就越近一步。当练习到一定量级,舒适区自然形成,所以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

对于写作这件事情,Big.ONE的老猫说,他写了100万字,才能用文字清楚地表达一件事;他还强调,如果没有那100万字的累积,就不会有今天的他。
007老大覃杰在公号晒自己博客的阅读量,很难想到8年后的今天能够振臂一呼,号召起全球7400+名战友一同写作,这也是源于不断积累持续不断的写作。

当练习到一定程度,舒适区就形成了,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也就是加速了舒适区的形成。跑步进入舒适区的方法,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当进入到讯飞语音输入、写作的舒适区,又要去寻找下一个正确的难受了,如此,也就进行了自我升级与迭代。
重复,重复,再重复。
无他,唯手熟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