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诗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10月30日打卡  P210

第四章 阅读教学设计实务

第四章第三节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教学设计样例:《乡愁》

了解了基本的诗歌体式特征、格律诗、白话诗的特点,王荣生老师就《乡愁》的教学设计样例进行了诗歌阅读教学设计的分析。

此范例,可作为教学白话诗的参考。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进行两个环节的工作,一是进行文本分析,二是进行学情分析。这两者的工作做好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我们的教学设计目标。

1.1文本分析要领:看位置确定体式特征(在单元中所处位置,该单元要求、该单元导语甚至结合该学段的新课标进行分析。个人理解这里的体式特征就是确定这篇诗歌到底是格律诗还是白话诗还是古体诗?)——参考专家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小学名家于永正、王崧舟、管建刚等)——缺点教学设计基本方向。


1.2学情分析要领:

一是确定教什么?

一般教的内容确定在诗歌意蕴,即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析,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原诗意象,换词的方法可以达到此类效果;诗歌结构,比如分析诗歌写作顺序可以达到此类效果;诗歌表达,比如整段句子的换词,换名词,用浅显易懂的词,是否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试着分析。


二是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根据教什么,可以设计为两个,分别是体验诗中复杂的情感和掌握解读白话诗的基本方法。


三、学情解析:学生懂多少、可能会遇到困难的地方、需要补充什么、深化理解的地方。


1.3安排教学流程

  说了那么久,分析了文本和学情,那究竟应该如何安排教学流程,究竟应该如何教?

  需要改变的观点就是,教学环节并不是越多越好,越热闹越好,而是不宜设计过多。目的是为了保证学习活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文中例举的洪镇涛老师的《乡愁》课堂实录,按照教学导入(朗读)——教学展开——(探究教学顺序能否改变、品味诗歌语言,即能否换成某词、诗歌表达艺术,即是否能够如此改写,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好处,明白诗歌绝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语义转换,诗歌的意象也包含着非常非常丰富的情感内涵。)——再读诗歌,即有感情朗读,理解后的发自内心的朗读。


我的思考:如果我们拿到一篇白话诗,我们应该如何来设计?最基本的步骤应该牢记于心:第一步,文本分析;第二步,学情分析;第三步,教学流程设计。在此过程中教的内容主要安排在诗歌意蕴、诗歌结构和诗歌表达上。


从心理学来讲,感觉对比是使人感受最强烈,最能快速领会区别的方式。比如吃完糖,立刻吃橘子,就会觉得橘子好酸。在教学中就是换词比较、或引导语烘托、联系个人实际进行对比。

在本范例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往往是呈现一个不好,然而才来反衬出原来的好。因此,可以使用能否换成这个词,能否改写成那样,来让学生体会。这种方式具有普适性,也容易在中高考题中出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JDK(编写java程序的软件) JRE(java的运行环境) abc.java→abc.class(用JDK) ...
    李存庚阅读 1,410评论 0 1
  • 被[成名在望 Almost Famous] 夢想小屋版MV所震撼 就像二十年的那個傢伙所說 躍升心中TOP 1 了...
    李东瑾阅读 1,150评论 0 0
  • 2019-09-232019-09-242019-09-252019-09-262019-09-27上班2019-...
    哈哈原来是你啊阅读 910评论 0 0
  •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白头吟》 这句红极一时的诗句,被大街小巷传开。女子常以此句作为爱情追求的座右铭...
    魂聆阅读 4,247评论 12 15
  • 城市的角落 目览夕阳 金光灿灿 浸染广厦人间。 倾身尽凭栏 斜阳残照 烟影茫茫然 流连温暖 愁肠百转。 千里相思路...
    清风里海阅读 1,820评论 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