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听说过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但是直到现在才认真地读下来,这本书应该更早点开才对。
1
以前或多或少也知道人其实都是孤独的,但是从来没想到原来孤独是可以分各个方面的。先生说,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的,是因为你害怕孤独。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也确实觉得,一个人必须要学会和孤独并肩,只有学会与孤独相处,学会坚强,两个人才能更美好。孤独并不是不好,是帮你成为更美好的。
许多人而言,第一个恋爱的对象就是自己,在爱的过程中开始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发展,你的生命正在转换,从中发展出完美的自我。
我从来没想到情欲是会转换的,在极度的苦闷当中会转化成为孤独感,情欲孤独是青少年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迫掩藏各种孤独,只要是孤独,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都是被严重压抑的。我们的文化特别排斥孤独,如果你在一个家中说自己是孤独的,那么会触怒整个家庭。但是实际上我觉得往往在家人面前才是最孤独的。
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最深处都应该是孤独,这并非不爱父母,而是人生主旋律就是孤独。可是我们的群体文化拒绝孤独,连婚礼丧礼上的都是表演,甚至还专门衍生出帮笑帮哭的职业。
2
另外让我特别有感觉的是暴力孤独,先生提到在我的本性中都潜藏着暴力。我们喜欢看,高空弹跳,赛车极限表演,因为观看这些节目的时候,我们可以发泄自己生命潜意识里的暴力倾向。从人类的进化来看,最暴力的人才能成为领袖。而且在原始民族身上,他们都会带着凶猛的獠牙,他们自豪于身上的伤疤。
我原本是觉得人心向善,但是在看完《暴力孤独》这章后我觉得,也许荀子说的人性本恶才是真理。
对于青少年来说,身体刚刚发育,原始的暴力欲望会爆发出一个征服的力量,如果不能将这种力量用合理的方式发泄出去,那么这股力量将会危害他人与社会。
现在的电影两分极,一个是性与色情,一个是暴力,这两样绝对是人类跨入文明的两大境界,也就是人类想要又不敢要的。
性和暴力,一直被人们遮遮掩掩,为人所诟。但是我发现暴力是多种多样的,并非行为上的暴力才叫暴力。更多的暴力,如自语言暴力,往往不被大家所承认。
而我认为人本性确实是潜伏着暴力的,不然为如何解释为什么那些带着暴力倾向的游戏特别受人欢迎。无论是现在火热的吃鸡游戏,还是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再回到以前的魔兽世界,等等。受欢迎的游戏无不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暴力,让人耽溺其中。
3
统治阶层排斥有思维的人,熊逸说的好:人民一思考,领导就紧张。儒家文化也特别排斥有思维的人,孔子把自己的结论告诉他人,并告诉他人不要再思考照着做就是了。直到现在的教育依旧如此,问那么多干嘛,老师教什么你学什么就是了。缺乏沟通的耐心,也让思维的过程完全被简化。
思维最大的敌人就是结论
一旦有了结论,任何思维的过程就会被省略。而中国人最喜欢用贴标签的方法给人分类,实际上这样不仅不尊重别人,也减少了自己视野的开阔性,将思维的可能性完全挣开。
整个世界都在倡导哲学的重要,而哲学的起点就是而思考然后怀疑。天朝虽然也倡导哲学,可是它更喜欢思维的统一。
4
先生说,所谓的伦理道德对人类的行为映射了一个范围,范围内属于伦理,范围外就属于乱伦。每个社会时期,伦理都是不一样的,就像在古埃及近亲结婚才属于伦理。
在传统伦理中,父权是不容背叛的,我国的伦理应该是弑子,从统治阶层到儒家文化都是主张父权的。
当时看《巨/婴/国》,武志红说哪吒和孙悟空受人喜爱,因为这两个人物都活出了自己,反抗父权。哪吒反抗李靖,悟空反抗天庭。我发现大家最喜欢哪吒和悟空的故事分别是《哪吒闹海》和《大闹天空》,这俩个故事的共同点就是“闹”。有几个人还喜欢为天庭效力的哪吒和取得正果成佛成圣的悟空呢?突然感觉《西游记》的故事,实际是上是讲述如何将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变成无灵魂框架肉体的故事。
-------絮絮叨叨的分界线---------
孤独不是什么坏事,现在想想,那些走在前端的人,无不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只有耐得住寂寞,能够与寂寞相处,我们才能更深刻的和灵魂和神灵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