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次考试,明明自己复习的还可以,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啪啪打脸,或许,这个就是大家常说的考运吧!而我,就是一个考运奇差,甚至可以说毫无考运之人。
故事始于2013年,彼时的我刚刚在2012年秋季通过英语中级口译考试,于是准备再接再厉,挑战英语高级口译。虽然已经离开学校好多年(普通一本英语专业,专八64),但好歹在工厂做了4年的翻译,每天玩玩看看各种外语游戏,也算没荒废吧。然而172.5分的考试结果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看来裸考高口还是不行的呀。于是乎我买了全套教材开始了备考,因为工作比较忙,所以也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之后的结果令我感到更加受伤——成绩逐年降低,连续三次失败。第四次的时候,我对自己的绩效忍无可忍,每天早晨抽出1个小时来练习,终于在考试之前练完了听力部分加真题,心想:这下应该可以过了吧,俗话说,事不过三嘛!最终结果令我痛心疾首,再次一败涂地。。。
也只有我自己才能明白那时的失落、愤恨、痛苦,我一度开始了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也许根本不是这块料(毕竟工厂翻译和高口的内容差别非常大),还是别强自己所难了,但终究还是心有不甘。第五次挑战,我每天早晨5点钟就起床学习(工作太忙没办法,只能尽可能早起),每天的练习时间达到了2个小时,听力材料整整听了3遍,后两遍分别1.2倍速和1.4倍速完成;所有的历年段落翻译真题都自己练习、对照、修改、玩味过,甚至某些地方,我觉得自己译的比标准答案更加漂亮;阅读部分一直是我的弱项,每次考试我都只能读完2篇文章,所以战略性放弃。有道是苦心人,天不负,2015年秋季这一次终于大幅超分数线通过了!没有喜悦,没有骄傲,只有一丝淡淡的忧伤,也许只是这次自己运气好吧。
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是验证一下:上次通过是不是运气好,那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再来一次!听力书都做完了怎么办呢?那就给自己提升难度呗。考过的小伙伴知道,高口听力部分最难的是下半场的第一项,纯听某个段落之后再拿到试卷作答,那我就把所有的材料都按照这个套路来练习。之后的16、17、18年,我都能顺利通过考试。(具体成绩如下图,因为高口网站改版了,所有过往几年的成绩已找不到截图。19年比较意外,听力考试中手机闹铃响起来了,一番折腾后影响了自己和一考场的人,在这里也向大家诚挚的道歉,尤其是连续4年在扬大同一考场遇见的朱同学,你也很优秀)
笔试是通过了,还有二阶段的口试要挑战。实话说,个人的口译能力绝对过硬,公司里外的大会小会、政府大型活动等等,估计翻译过上千场,而且在专业背景层面,机械、电子、电气、船舶、液压、计算机、中国史、欧洲史、哲学、数学、军事……各种类型的内容都有过接触和深度学习。然而,考运不佳的厄运之神再次光临了我。15、16、17年的三次口试,齐刷刷都失败了!有心态崩的,有体力崩的,有笔记一塌糊涂的。其中17年的失败给了我不小的打击,XDF的口试精要和历年真题我已练习整整2遍,居然还不如14岁的小孩子么?难道真的是人老了记忆衰退了?虽然政治、旅游这些题材我完全不擅长,但如此表现,一直让我觉得如鲠在喉,芒刺在背。对于考试成败,我一贯的态度都是:只要失败,那就是自己的努力程度还不够;如果成功,那可能存在一些巧合和运气。
2018年我更换了工作单位去了汽车行业,其繁忙程度更甚。由于需要自己驾车到单位,所以我只能咬咬牙,每天早起提前赶到办公室,利用这一小段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平时有大量的会议翻译,我便用心翻译好每一场会,把它们视作实战机会,用以打磨自己的笔记体系,2年时间记录了近4000页。除了交传,2019年末时,自己在本行业已经可以达到同传水平。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又攻读了项目管理硕士并获得PMP认证,同时在还把自己的德语提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工作中,每当碰到自己不懂的新概念、新词汇、新领域,我都会把它们当做一个新课题去研究,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向外国工程师请教,英语汉语得不出正确答案时,甚至拿德语去验证,把翻译工作当作循证工作来做。总之,脚踏实地的一点一滴积累,勤勤恳恳的逐字逐句深究。
2020年春季高口因新冠而延期,秋季是线上考试,我觉得没有考试氛围也就放弃了。年末恰逢自己德语考试结束并复习重温高等数学中,于是便利用这一空档期报名再次参加了口试。无需复习,无需紧张,反正任何针对性的复习对我这个无考运的人来说都是没啥用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放下杂念,凭硬实力挑战。考前的每一天,我只是和往常一样,看经济学人,学德语文章,做微积分放松心情。读经济学人,是自己现有能力的不断精进;学习德语,是对自己岗位能力以外的扩展;而计算微积分,是按照《思考:快与慢》中所介绍的思维双系统理论,关闭形象翻译中所使用的显性思维,打开抽象计算时使用的隐形思维,点燃思维的联系。前几天还和大学在校生对标了一下,我的数学分析计算能力,相比较自己16年前的水平,不但一点没有退化,反而某些地方更强了。
12月20日早晨,我跌跌撞撞赶到了考场。在最后的备考室中,当旁边的同学得知我已经40多岁时显得无比惊诧,我这才意识到:已经整整7年过去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无惧胜负,一念向前。口试开始,第一句稍微有些懵圈,不过调整状态之后渐入佳境。中英翻译部分,我翻译得一字不落。不得不说这次的口试难度其绝对是目前接触过最难的(考试开场前老师的介绍,诚不我欺也),相比较之前6年的口试题目,英中翻译的并列成分居然达到了6-7个,而中英翻译的篇幅之长,让我不得不把语速提到原来的1.5倍,才能毕的一声之前说完。(每天经济学人的高倍速听力练习此刻发挥了用处)翻译完之后,两位老师都赞许的看着我,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说了一声:Good Job!
那一刻,我觉得,不论考试成败,无悔本次高口。没有任何花哨的应试技巧,没有任何集中的考前冲刺,没有任何讨巧的押题练习,更没有小孩子那般出色的记忆力,一切全凭自己十年一日积累的知识体系、不断打磨的实战技能和越挫越勇顽强斗志。曾国藩说:庸者一胜便骄,一挫即馁,所幸自己已不是那样的人。走出考场,不知道为什么,脑海中回想起的,居然是《八方旅人》中Unbending Sword的主题曲,突然也明白了我为什么如此喜欢这个角色——我们都背负着心灵的枷锁,寻求着自我的救赎。无论是工作还是考试,诚然我肯定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勤奋的,也不是最灵巧的,但我一定是那个最坚韧的;一定是那个在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努力追求极致的;一定是那个不断重复挑战自己,要求下一次做得更好的。
2021年的我,依然信奉着自己的迷信:1. 肉体上的磨难是为了达到精神上的更高境界;2. 只有恪守着自己职业的“道”,然后文理兼修、学贯中西,才能不断突破固有的知识框架和能力边界。希望今年,自己能够好好的将《道德经》多读几遍,并完成之前立下的几个FLAG。(十一时立下的数学分析FLAG已经完成一半了☺)
七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日日勤磨砺,始得梅花香。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