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回到童年,去参观专为儿童开放的美术馆

大学时,学校里曾举办过书画展,看见墙上挂着的画、文字,发现在认知之外有个新大陆被打开了,见识到电视上介绍的自身能真是摸到、看到的东西,发现字可以这么写会更漂亮,画与实景之间可以这么呈现会更有一番意味。

现在有小孩了,也曾带孩子去逛美术馆,孩子对一切都很新奇,不停地问,跑这跑那,可是我们的美术馆都是以一种静谧的姿态呈现事务,孩子的问题、跑动显得格格不入,周围人的表情在声音的不断嘈杂中变得不太友好,孩子也感受到这样不友善的氛围,就拖着我草草结束,快点回家去。

我也曾想过,我们的美术馆应该是什么样子,昏暗的灯光,安静的走动,靠自身的理解来领会每幅画作的意境,才能显得这才是美术馆该有的样子吗?

最近接触到一本《童年美术馆》的书籍让我找到了答案,看完这本书我都好想回到童年,去参观这专门为儿童开放的美术馆,也因为这本书让我感到自己童年没有遇到这样的美术馆而产生的遗憾!

这本《童年美术馆》的作者是李杰,一位从事独立策展十五年的资深策展人,也是A4美术馆副馆长。在本书中,我们能跟随李杰老师的访问接触到全球各地专门为儿童设置的美术馆,也能从老师的文字中,深深感触到他为儿童建造美术馆的行动与呼吁。

那么,就让我们跟随李杰老师的脚步,来看看为儿童美术馆从无到有的坚守的人们,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1899年,一群父母与老师处于对公立学校的不满而开创了世界上第一座儿童博物馆-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1937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教育部门的一个兼职员工坚持推进为推进儿童教育而推进了一个专门为儿童设置的公共项目-儿童美术展览;现在,日本横滨美术馆教育部门,25年如一日坚持为儿童创造赋能,让上千家庭排着长队期待进入美术馆参加儿童活动。

专为儿童设立的美术馆,是为那些希望培养爱好、提高兴趣的儿童设立的,这是一个对他们来说很有吸引力的场所,它是一个能创造与课堂教学相关、为儿童提供日常帮助的教育中心,能为儿童提供可时间思考的新主题。

场馆里,孩子不仅可以领略丰富的藏品,还能听到这些藏品背后不同的文化故事,体验好玩的游戏,参与比课堂上有趣地多的各种活动……

场馆为了服务更多的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制定了一套教育体系,让孩子主动参与得到有益的收获。

书中李杰老师参观横滨美术馆的场景让我很想回到童年参与其中,做个欢乐的小孩。

在那里,成百上千的孩子一起参加艺术游戏,在玩耍中大小协作,在嬉笑中为画布进行创作,无论孩子怎么用衣服、身体作画,都不会受到大人的指责与打骂。当画布无法满足创作时,还有各种艺术家的雕塑在户外等着你无尽发挥,在那里,孩子的安全得到了保护,孩子的创意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孩子再多也不会使我们想象中的鸡飞狗跳场景,他们都有序地遵守规则,自由涂鸦,肆意挥洒自我的想象。活动结束后,美术馆有洗浴室可供冲洗,还有人性化的设施:淋浴室、洗衣机、哺乳室,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得到了贴心的照顾。

如果我是小孩,我也会好喜欢这样的地方,平时被禁锢着思想,各种想法都被人限制,到了这里,想怎么画就可以怎么画,创意是小孩不缺的,就缺一个施展的空间了,在那里你是自己的国王,主宰自我的想法,把他们全部画出来吧,这样真好,真是羡慕至极!

书中李杰老师提到了策展人备忘录,要在公共美术馆为儿童策展,思考、准备的是什么?

[if !supportLists]1、[endif]建立关于儿童的问题意识,我们需要正视展览的针对人-儿童以及他背后的家庭。思考他们的处境、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发出的社会呼吁,值得推动的发展以及想通过展览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与价值观。

[if !supportLists]2、[endif]儿童是具体的。我们需要针对具体的儿童进行调研,分析他身处该环境的成因,思考如何激发社会行动的力量。我们要走进他们,深入了解他们成长的背景以及所需,更需要站在超出个体与家庭的社会维度去反思,帮助更多的公众在进入展览时切入问题、找到共鸣。

[if !supportLists]3、[endif]构想弹性的主题。艺术展览需要想象空间,从更多的维度呼应现实。观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是多远的,主题我们需要有弹性,避免陷入另一种狭隘之中。

[if !supportLists]4、[endif]向儿童学习。在艺术表达与创造力方面,儿童的能力是碾压成人的,我们不能只将儿童作为教育对象,应该是研究对象、学习对象,他们才是展览真正的驱动力。

[if !supportLists]5、[endif]忘掉策展经验。从零开始,你需要大胆突破自己的思维边界,向儿童一样放飞自我。

[if !supportLists]6、[endif]听更多人反馈。展览面对的人群是多元化的,讨论的维度也超出预设的儿童人群,策展人需要预判,主动准备,连带策划项目去激活与记录对话与反馈,再从反馈中分析。

[if !supportLists]7、[endif]组建一个复合型团队。团队核心成员应该由儿童、策展人、艺术家、设计师、人类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展览成效会完全不同。

[if !supportLists]8、[endif]不需要花很多钱。为儿童策划展览,需要足够的装箱,解放想象力与行动力,用儿童般朴素的句子去描述真实的情感,无论预算多少,都能发挥出超出想象的效能。

[if !supportLists]9、[endif]空间不是越大越好。孩子们热衷于适度的空间,你仅需要提供适合孩子尺度的小空间,更多的分区、机关与变化,可以有一点混乱和拥挤。

[if !supportLists]10、[endif]持续比什么都重要。为儿童策展需要纳入更长期的教育使命中,你需要细水长流的策展实践,通过持续的反馈、评估与创新改善工作,在迭代的展览中帮助自己和孩子提升,增加美术馆与孩子间的信任与连接。

这是李杰老师总结的儿童策展人所需要具备的条件。看到他对孩子的尊重与关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需要,这样的策展人的展览才会让孩子打心底喜欢。

无论是策展还是家庭教育,李杰老师的总结都是很适用的,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的想法,向孩子学习,忘掉自己是承认的经验,听所有家人的反馈,这些都是一个教育经验,谢谢李杰老师给我们的美术馆体验,什么时候能看到他策展的美观展览也许我真能变成个孩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