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智能是什么?
2016年3月15日,李世石正式宣布,以总分1:4不敌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lphaGo)。
2017年1月3日,AlphaGo升级版Master仅用时5天50连胜人类顶尖高手,一盘未败。
读到这或许你就会提问,为什么是围棋,为什么说动人工智能都会联系到围棋?因为在1997年 5月 11日,名为 IBM 深蓝的 IBM 计算机击败了当时的世界象棋冠军。当时就有人扬言,人工智能赢得了象棋冠军,赢不了我们的围棋冠军。经测算围棋的下法数量超越了可观测宇宙范围内的原子总数,而当时的深蓝还远不够智能,只能预测12步左右。所以围棋一直被看作是人类最后的智力竞技最后的高地。
但是人工智能用20年的时间,将围棋完美攻克。不仅仅通过推理和计算能力,还在欲望、理智、激情上计算地丝毫不差。事后有人评论“阿尔法围棋”(AlphaGo)颇有人类棋手“我感觉这样会赢”的味道,这是“阿尔法围棋”(AlphaGo)因为是通过不断地研习了各种网络中存在的棋谱,形成自己的一套策略算法和价值算法来决定棋路,而不像上一代的人工智能去计算每一步的可能性。
从被动变为主动就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关键词。IBM是当下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军者。他们提出的人工智能AI的概念我认为是比较切合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IBM提出的AI是指增强型智能(Augmented Intelligence),IBM的拳头AI产品Watson始终保持着对人类智慧的依赖,他是立足于所有人类目前智慧库,做出的理解和提炼。Watson会增强和扩展人的能力,而不是复制人的智力,更不会取代人。
2.人工智能怎么用?
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触及了影视,医学,金融等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比如影片剪辑,从前是电影工作中耗时不少的工作,现在通过IBM的人工智能Watson,这繁琐的过程可以压缩到1周左右的时间。这都归因于更主动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先了解整部电影的定位和情感基调,是恐怖片还是喜剧片;然后在电影库里找出相应主题的电影,然后结合观众对每个镜头的反应,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然后不断地,反反复复地给这种因果关系贴标签和删除与之前理解不符的标签;最后形成一套算法,用于剪辑新电影录像中符合这种因果关系算法的片段。这些片段再经人类的简单插补和修辑就可以成片了。当然,人工智能在钻研专业医学文献给病人挑选合适疗法和研究金融大数据分析保险和证券中的投机行为都颇有建树。
相信在思考的读者读到这里已经可以给人工智能贴标签了,现在的人工智能就是不停歇学习,不间断贴标签,主动解决没有标准答案的高级工具。
3.人工智能来了,我们该何去何从?
人们都在讨论人工智能好不好,对它的判断存疑,不确定它是否会取代人类的某些职业,比如医生,咨询师等等。我的态度则是,由于算法,硬件和大数据的共享,人工智能的要来的势头是挡不住的,人工智能必然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在人类的工作生活中占据一席重要地位。正如今天的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悄然闯进我们的时代一样。
所以,无论好坏,我们只能顺势而为,做好准备。
首先是不能依赖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就是用来服务人类,为提高人类效率做贡献的,所以我们要把它真正用于实处,辅助我们的生产工作,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不能像现在的电脑、手机一样占据我们的大块和碎片的时间,更不能用人工智能的判断简单粗暴地取代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累,随意地作为决定的依据。
其次是保护隐私,如第一点所说,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人工智能输出的结果,而是以知识储备和经验累积为主,以使用人工智能为辅呢?大家试想一下有没有这种可能,人工智能的算法是有一定商业成分或者被竞争对手操纵的可能,使得它的判断有一定的倾斜。所以我们要尽量不让我们的信息进入到大数据当中,那就可以把这种被利用的可能性降低。
最后要说的是只有两类人不会被淘汰和取代。一种是富有创造力的人,人工智能只能在已有的成果中产生新成果,而不能凭空产生新的突破,所以创造力依然是我们人类不可创造的核心竞争力。另一种是具有领导力的人,人工智能只对事不对人,人事关系、商业谈判这些人类的复杂情感和利益关系的集合都是需要人格魅力和整合指导才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