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 《上瘾》 上
《上瘾》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极其简明的答案,那就是“上瘾模型”。上瘾模型主要包含4个环节,第一步”触发“,吸引用户去使用产品。触发之后,第二步是行动,让用户有动机且有能力能够完成这个行为。行动之后,需要给用户酬赏,而且还要是多变且不可预测的酬赏。
最后,要让用户在产品上进行越来越多的投入,投入越多,用户与产品越亲密,也就越不愿意离开产品。而且投入还可能会引起下一次的”触发“,让这个模型形成正向的循环,用户一步步进入一个上瘾的模式。通过这个模型,用户连续不断地投入到这个循环里面,企业不再需要投入巨额地广告费用,就可以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依赖你的产品,成为产品的忠实用户。
用户养成习惯对企业的好处
我们人类有将近一半的日常行为源于习惯。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把它作为产品开发的基本原则。开发出习惯养成类产品,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在不需要广告,或者促销信息的前提下,就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亲近这款产品。一旦养成对产品的依赖,那用户就会在排队等车这个间隙,用这产品来打发时间,例如刷微博,微信,抖音等。
- 一般来说,用户对产品形成依赖,会给企业带来好几个方面的好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一旦涉及习惯问题,好产品并不一定能占据上风,因为用户总是过分得倚重原来的产品,而商家却总是高估新产品的能力。要改变人们的使用习惯,代价实在太大,所以想推新产品,必须要有绝对优势。
- 提升用户的终身价值,比如收获vip忠实用户
- 提供价格的灵活性,加快增长速度。用户越是习惯用,产品就越容易被推广,忠实用户将成为品牌推广者
习惯养成的障碍
”后进先出“,最新获得的东西,一般来说会最先失去。人们很难戒掉习惯。要想让新的习惯在用户的生活中生根发芽,那就必须增加它的出现频率。比如谷歌搜索霸主的例子。
习惯养成的必要条件
- 频率
- 可感知的用途
投资人:”你生产的维生素还是止痛药?“,一些产品虽不是止痛药,前期就像锦上添花的维生素,可一旦融入了用户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那么就会像止痛药一样,抚平人们心中的”痒“
day2 《上瘾》 下
一. 上瘾模型
1. 触发
- 外部触发:那些能察觉到的,表现在信息中的触发。付费型触发、回馈型触发、人际型触发与自主型触发。
- 内部触发: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潜意识,情绪是一种强大的内部触发,无论是负面情绪还是正面情绪。
丰田公司“5问法”可以追却找到用户的内部触发
2. 行动
动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追求希望,逃避恐惧。又或者是追求认同,逃避排斥。无论是快乐这种正面情绪,还是痛苦这种负面情绪,都可以充当动机。
3. 酬赏
- 社交酬赏:源于我们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让自己觉得被接纳,被认同,受重视等等
- 猎物酬赏:追求资源,追逐信息。
- 自我酬赏:完成任务的“满足感”,“终结感”,“挑战感”
4. 投入
鼓励用户投入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可能会触发下一次的循环。比如在线笔记产品,只要往里面注入的资料越多,我们就越产生依赖。
二. 如何让用户对自己的产品上瘾?
- 第一步,确认哪些才是你的忠实用户,一访问频率来衡量。
- 第二步,分析用户的行为。
- 第三步,让他们转变为忠实用户。
这三步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帮助产品调整到最佳的习惯养成路径。
day3 《参与感》 上
本书的作者黎万强,是小米联合创始人。负责小米的市场营销、电商和服务。他曾被《财富》杂志为“中国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一. 小米的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1.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海底捞的服务好,让顾客有了很好的用户体验,海底捞才会如此成功。
在互联网发展的短短20年间,经过大浪淘沙,一批新的互联网公司得以乘势而起,正是得益于互联网变革过程中,信息快速传播而形成的用户口碑。
2. 互联网口碑是什么?
口碑可以由产品、社会化媒体、用户关系这三个铁三角组成。产品是口碑的发动机,社会化媒体是口碑的加速器,用户关系是口碑的关系链,而另一头的负载则是商业模式。
二. 小米推崇的“参与感”是什么?
1. 用户消费时代的变迁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日益丰富,广告行业在这个年代迅速崛起,品牌成为了商品世界的核心。洛基亚将“科技以人为本”为理念的全球化品牌运作深入人心,超越了摩托罗拉,爱立信。这是品牌式消费时代。
时间迈入21世纪,体验式消费时代到来了。芒果好不好吃?可以先尝一尝;手机好不好用,可以先到体验店试试看。
之后,为了更进一步加深用户的体验,小米提出了“参与式消费”的概念。从一开始,小米就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研发,市场运营,售后服务等过程中,这不仅满足了用户最真实的需求,也成就了小米的一款款产品。小米也因此,开创了“参与式消费时代”。
2. 如何快速构建“参与感”?
在战略层面,互联网公司应该做到这三点: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在战术层面,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day4 《参与感》 下
一. 如何从参与感角度设计产品
1. 明确开发模式
微软的“3110”模式,即每三个工程师配一个产品经理,一个测试,但用户的参与和声音基本为零。小米设计了“橙色星期五”的互联网开发模式:其核心是MIUI团队子在论坛和用户互动,并且保证每周系统都会更新。最好的产品开发模式必须是用户模式。
2. 处理用户需求
小米将研发人员“化整为零”,分为2-3人的小组,并给与自主权,去进行产品独立功能模块的迭代。
3. 设计用户体验
明确“用户体验是为谁而设计”,其次再去追求好用、好看。
二. 互联网公司如何做好口碑营销?
1. 口碑营销的核心
小米一直以一个媒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各个自媒体平台,以及相关的内容运营,并建立起了依托微博,微信,QQ等社会化媒体平台的运营体系。
2. 口碑营销渠道
- 狭义自媒体:大V、微信公众号
- 广义自媒体:每一个有影响力的个体用户。
在做产品口碑营销之前,必须明确网络营销的途径:论坛、微博、QQ空间和微信。应该根据产品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营销途径,而不是全盘接受。
三. 如何确定营销途径?
1. 传播属性
微博,QQ空间:其传播时一对多,适合做产品的事件传播
微信:一对一,适合做客服平台
论坛:一对多,很容易沉淀老的用户、沉淀信息
2. 用户关系
用户关系越弱,信任传递就越弱,参与感的口碑事件扩散效果,也就更弱。
day5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上
这本书阐述了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如何理解和处理产品需求、在团队中如何明确职能、以及在操作过程中该如何制定产品的大方向,并在此过程中怎么去提升自我修养。这本书被称为“中国的第一本产品经理入门教材”,对-1到3岁的产品经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书作者苏杰,在阿里巴巴集团当了八年的产品经理。在阿里期间,他在产品方法论的认识上比其他人更加独到。因此,这本书也被称为”中国的第一本产品经理入门教材“。
一. 产品经理到底该怎样处理产品需求?
1. 需求的定义
产品需求就是由公司的一些特定人群,针对产品提出的优化方案,这些需求一般从以下几个人群而来:市场人员、运营人员、产品经理、公司高层等。
其中,市场业务人员会将市场需求规律,告知产品经理或者公司高层,让产品负责人和老板去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运营人员会通过企业的公众号、社群以及各种渠道来获取用户反馈,同时也会通过数据分析来输出产品报告;
2. 如何进行产品需求处理?
“二八法则”,需求有所做,有所不做。
首先将需求进行功能分类;
然后进行筛选:这个需求是不是目标用户真实的需求?这个需求在技术上到底可不可行?这个需求符不符合产品的战略方向?
其次,将筛选出来的需求排出一定的优先级,比如按紧急和重要程度分高、中、低,当然这些优先级是对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综合评估来设置的。
最后,产品经理需要将优先级最高的需求提出来,给开发人员进行需求的实现,也就是通俗的满足需求的过程,并持续跟踪需求的实施情况。
二. 产品经理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1. 围绕产品经理的团队构成
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必须要有好的人缘,必须要和周围的团队之间处理好关系,以便后续开展业务。
产品经理周围有哪些具体团队?最基本的是为公司部门提供基础服务的人事行政部门,其次还有起草法律文件的法务以及公司财务;最后,最不能少的是实现需求的技术团队、业务拓展的市场团队,以及产品运营团队、UI设计团队。
2. 产品经理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
产品经理不同于其他传统的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等角色,在整个公司的业务流转中,他们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产品经理应该这样定位:对于产品和业务,产品经理必须拥有充分的话语权;产品经理可以参与公司高层管理会议的业务讨论,拥有临时的资源支配权,可以对高层管理者提供建设性建议,但不负责行政工作,最终能和公司各团队成员同事之间打成一片。在此基础上,再用产品证明自己,这也是一个产品经理在互联网公司的价值体现。
day6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下
一. 产品经理该如何制定产品战略方向?
1. 对于“我们在哪儿”产品经理该真么分析?
产品经理从处理“我们在哪儿”的工作时,不仅要从公司的“价值观、使命、愿景”入手,更要系统地分析、评估、审视整个行业现状,包括竞争对手和自身情况。产品经理应该高瞻远瞩,站在老板地角度,以价值观为根基,在价值观的基础上做自己的产品。
另外分析市场环境时,产品经理应该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人口环境、社会人文环境、技术环境四个维度,去综合衡量市场的机会和威胁。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也叫竞品分析,从确定开始进入市场开始,产品经理就应该不停地分析行业对手。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2. 产品经理该如何思考“我们在去哪儿”?
也就是明确目的地在哪儿。
- 细分市场是什么?
- 目标用户是谁?
- 我们的产品要解决他们的什么问题,满足他们什么需求?
3. 产品经理该如何考虑“我们怎么去”的问题?
产品经理以及高层在“我们怎么去”这个阶段的决策,基本上确定了战术层面的指导思想。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与产品相关的:定价决策、推广策略、渠道决策、服务决策、财务决策、技术决策等正确的决策,都将会在战术层面,保证公司各部门去做促进产品良性发展。
二. 产品经理应该如何提升自我修养?
1. 爱生活
不管是我们个人还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就是热爱生活,因为“任何事物都起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产品经理而言,“爱生活,才会爱产品”,这个过程其实是一种心态的修炼。
2. 有理想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心态要好,也不是说无欲无求,毕竟我们都是年轻人,接下来几年总得做点什么,只要我们有理想,就不会变成咸鱼。对于一个产品经理而言,“个人品牌”的建设也是极为关键的,因为只要我们在职场一天,我们就会面临找工作的窘境。
3. 会思考
心态好了,个人品牌建设起来了,我们就要努力做到“会思考,活到老学到老”。
4. 能沟通
“能沟通,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产品岗位的工作属性,决定了我们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有老板、产品同行、开发与测试、合作公司、市场与销售、行政、财务、法务和客户等等。所以,产品经理在沟通的过程中,应该多多考虑受众的需求与感受,面对不同的对象说不同的话。
day9 《文案创作完全手册》 上
day10 《文案创作完全手册》 下
day11 《用户力》 上
本书以“用户需求”为主线,从本质的角度分析了用户的需求,是如何驱动企业的产品设计、网络运营和商业模式构建的。并将这三个重要部分进行了系统性和结构化的串联。最后从实践和方法论的角度,总结了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围绕用户的真实需求,来进行产品设计、网络运营和商业模式构建。
一. 用户需求的特点以及流程化处理
第一点:用户需求的特点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大众群体主要有基础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而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被满足。但我们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我们总是希望有更好的产品及服务,来不断满足我们越来越高的需求。
其实我们人类对需求的“贪婪”,才是互联网用户本质的真实需求:更快、更多、更便宜、更好玩。身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企业必须是“用户型”的,必须真正尊重用户,真正掌握用户需求,才能利用新技术优势获得用户的认可,并最终实现提升或颠覆传统技术的产品。
第二点:如何流程化处理用户需求?
三个步骤:发现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描述用户需求
二. 基于“用户需求驱动”,我们该如何设计产品?
1. 产品决策
产品决策的核心就是“用户需求驱动”,需求的大小、过程、一致性,通过分析外部的法律政治等环境、竞争对手产品差异性、公司内部的行业积累和技术优势,来综合判定该需求到底做还是不做。
2. 产品设计
基本功能和核心功能,其中核心功能是产品的立身之本。产品功能设计阶段,要在满足用户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着重产品核心功能的研发。
3. 用户体验
不要强迫用户、不要让用户思考、简单易操作、不破坏用户原则、超出用户预期
day12 《用户力》 下
day13 《增长黑客》 上
“增长黑客”这一概念近年来兴起于美国互联网创业圈,最早是由互联网创业者SeanEllis提出。增长黑客是介于技术和市场之间的新型团队角色,主要依靠技术和数据的力量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而非传统意义上靠砸钱来获取用户的市场推广角色。简单来说,就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用“技术”来让产品获得有效增长。本书收录了大量类似地“黑科技”和“不为人知”的案例,将为读者打开全新的视角。
增长黑客是整个互联网行业中,最具有挑战性及开拓性的职业,也是互联网极客精神的最好诠释。
一. 增长黑客的前世今生
1. 增长黑客对于初创公司的重要性
hotmail仅靠一行文字,就加到好处地撬动了它的用户为它免费进行宣传。增长黑客通过对产品核心价值的理解,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产品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清晰的定位出用户的需求并给与解答。
2. 增长黑客的增长目标
海盗模型 :获取用户,激发活跃,提高留存,增加收入和传播推荐。
3. 如何招聘增长黑客?
小马宋与西少爷肉夹馍合作,招产品经理。想要招聘到增长黑客,不仅耀明确开发人员是我们黑客增长团队的主力,也要去到他们常去的地方。比如Github和StackOverFlow,个人网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味及价值观;gitHub上的代码可以看出编码风格;StackOverFlow上的活动可以了解他的表达能力和英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