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很懊悔:要是早点学摄影就好了;2016年的时候,我很懊悔:要是早点做跨境电商就好了;现在,我又很懊悔:要是早点学JAVA就好了。我想这就好像一个接龙游戏,可以无限接下去,没准到了2020年,我又懊悔,要是……,就……好了。
可是,不管是什么时候,无论我学摄影,做跨境电商,还是后来舍弃,转行学JAVA,这些都是经过我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在当时看来,这无比正确,那我凭什么要“懊悔”。
有些人很幸运,大学一毕业就找到了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而我直到三十而立的年纪,才算是找到自己的未来的方向,有时,我会因为自己走太多弯路而懊悔,总是觉得:要是当初……,现在就……。
我这种心态是很有问题的,我认为我一开始就应该做出无比正确的决定,所有的这些错误选择都是我能力不足的表现,总之,在我的潜意识中,我不允许自己犯错。但试想下,如果我没有走过这些弯路,大学一毕业就从事JAVA编程,按照我当时那种年轻气盛的心态,难道我的JAVA编程就一定能坚持到现在?答案是不一定。
但我清楚,在做过服务员、抗包搬运工、摄影师学徒、跨境电商之后,我才深刻认识到JAVA编程的高成长率。所以,错误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必要条件。
有两种游戏,无限型游戏和有限型游戏。有限游戏:只要你犯了错误,那就game over,错误就是游戏的终点;还有一种无限游戏,可以犯错,而且错误也是游戏的一部分。对待错误就应该像是在玩一盘无限游戏,你可以犯错,甚至还要制定犯错计划。
制定犯错计划?听起来貌似不可思议,但一个人如果要成长,犯错很有必要,而且还要趁早。因为犯错是人与世界交互的一种方式,人如果失去了这种交互,人也就停滞了,这跟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
当然,在制定犯错计划之前,我们应该计算下犯错的成本,尽量把成本控制在自己可承受范围之内。此外,我们也应该对错误抱有宽容的态度。
比如:桥水基金从来不惩罚犯错的员工,相反的,桥水基金鼓励员工讨论错误,而且,还把员工犯的错误收集在一本书中,供后面的新员工借鉴学习。
桥水基金为什么不惩罚犯错的员工呢?因为惩罚错误就相当于告诉员工:“错误是一个应该极力避免的事情,你们都应该做正确的事,不允许犯一点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辈子不犯错,古今中外,谁能做到?
公司一旦让员工认为犯错是不好的,那员工就会极力避免自己犯错,本来想要提的建议,因为怕被人笑话,又不提了;本来想要开发新产品,因为怕市场不接受,不开发了,总之,维持现状,比较安全。试想,这样害怕犯错的公司能长久下去吗?
要改变僵固型思维,首先要改变看待错误的态度,错误不是一件坏事情,而是人成长的必要条件,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为自己制定犯错计划,在犯错成本的承受范围内,尽可能多尝试,多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