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叄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勿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即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太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勿生民心。”公曰:“勿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匿,厚将崩。”
译:
大夫祭仲说:“城邑的围墙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城市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无法控制。”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太叔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进一步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滋长的野草都很难除掉,更何况您尊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没过多久太叔又命令原属郑国西部、北部的边邑既属于自己又属于庄公。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民生二心。”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民心。”庄公说:“像共叔段这样不亲近兄长,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也将会崩溃。”
评:
一、城邑的大小肯定是经过严格设置的,目的是从人口、经济、安全等方面全方面考虑的,若超过或缩小都是说明有问题发生。现在京城太大慢慢将会脱离你庄公的控制。
二、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孝治天下,这在当时是先进文明的行为和象征。不像古代倭国老人年纪大了子女背到山里一扔自生自灭。但以孝治天下,必然会出现愚孝的情况,文中庄公说:老妈要这样做,我没什么好办法。这可能是庄公的托词或掩饰,但以孝之名道德绑架自古以来屡见不鲜。
三、 不好的事情发生,一定要在萌芽状态下就消灭掉,不然蔓延开来再处理就很困难。庄公看到苗头而不消灭,疑似有故意为之。只有公叔段犯下不可饶恕之罪时再处理就可一举解决,不留后患。若在萌芽状态就处理,罪不致死又有武姜保护,反而以后更难处理。
四、公子吕、祭仲显然没有庄公谋的深,他们也仅仅只能站在他们大臣的角度去思考并给出建议。庄公考虑的是一要永诀后患,二要对得起母亲,三要天下人认可他的包容宽宏,自己已经仁至义尽了,将来杀公叔段是不得不做的行为,不背万世之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