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讲解《古文观止》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前,先聊聊为什么要读《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浙江绍兴人吴楚材与侄吴调侯共同编成。二人虽为叔侄,但实际年龄仅相差2岁,非亲叔侄。
吴楚材的族伯吴兴祚当时任福建巡抚,吴楚材24岁时投奔吴兴祚门下,受到巡抚的器重,除了帮助巡抚做一些文案外,主要为巡抚的儿子伴读,当私人教师。
如此说来,《古文观止》就是吴楚材将古文(也就是古代的文章)搜索整理编辑成一本书。
观止,说的是,读了这本书,其他古书不用读了。
这口气,甚是霸气,也是相当自信。
安徽寿县金克木写了一本书《书读完了》,也是相当霸气和自信。
是不是读书人都有这样的特点,自信和霸气呢。
自《古文观止》问世,就特别畅销。
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读它呢。
大的说,读古文,使懦弱者变得更加勇敢和刚强,给我们力量和智慧。
作为一个成年人,不再需要考试,但为什么还要读呢?
原因是我的古文基础薄弱,想更多地学习古人的智慧,古文这一关必须过。过了这一关,才有可能读得懂《资治通鉴》《史记》等古书。
儿子你可能还要问,你干嘛要读古书呢?
我认为,古书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学习古人的智慧,是为了把今天的日子过得更好。
我很享受看古书的快乐,尤其是繁体字的《资治通鉴》。看古书,于我纯粹是兴趣,是个人爱好,是自身修养的需要。
读这些看似无用的书,是为了愉悦自己,让自己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后,享受精神生活。
下面说说你为什么要读《古文观止》。
首先是现实的需要。初中和高中语文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占比重,不搞懂搞通文言文,你做文言文阅读理解会非常吃力,到时你会非常痛苦。
我想利用一年的时间,我们共同通读一遍《古文观止》,达到基本了解古文用词习惯,掌握古词基本意思,达到读古文,读得懂,不费力,做阅读题比较轻松。
其次呢。读《古文观止》,学习古人智慧,提升你的个人修养,树立人生远大理想。不能白白来到人世间,要活出潇洒来。
如何学习《古文观止》?
主要是朗读、抄写和翻译。
一是朗读原文。一遍不成读二遍,多读几遍。看能不能读得懂。
二是抄写一遍原文。
三是翻译原文。不是逐字逐句翻译,主要是在抄写的原文上标注不懂的字词。
一遍古文,开始会耗时较多,但我相信我们坚持学习20篇古文左右,后面的进度会越来越快,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暑假期间,完成20篇左右,应该不是问题。
我们先坚持试试。
具体哪20篇,我们商量后定下来,就开始做。
我也按照朗读、抄写和翻译三部曲去做。就像这次学习《郑伯克段于鄢》,学习了我写一篇分享给你。
现进入正题讲正文,一段段的讲。
第一段: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郑,指的是郑国。大致在公元前774年,春秋时期。武公是谥号,姬姓,周幽王的堂弟。申,是申国,当时的一个小国。就是说武公娶了申国的一位女子,女子叫武姜。
为什么叫武姜?
古代女子一般为某某氏,说明古代女子没有地位。姜氏嫁给武公后,可以取名为郑姜(郑国姜氏),也可以叫申姜,或者随夫姓,武姜。这里就叫武姜。
二人成婚后,生了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就是郑伯。
共叔段,共是地名,叔是古代兄弟排名。
古人关于兄弟姐妹排行,从大到小的顺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这里只说武公和武姜生了庄公伯和段,而伯和段之间的仲没有写,什么原因。
可能庄公和段为武姜所生。庄公还生了庶子。
下面解释嫡子和庶子:
嫡子:正妻(俗称大老婆)所生的儿子。 但是,当嫡子中的长子(嫡长子)继承了皇位、王位等以后,正妻所生的其他儿子也变成了“庶子”。
庶子:妾(俗称小老婆)所生之子。 这里“庶”是旁支的意思。 没有取得继承皇位、王位等权利的嫡子也称为“庶子
庄公寤生。这话是什么意思。
寤生有四个意思。
①指产妇在睡眠中生下孩子,醒后方知。
②指婴儿娩出之际,立即能睁眼视物者。
③即逆生。
④指婴儿生下,闷绝不啼。
这里应该是第三个意思,逆生。
正常生孩子,婴儿的头先出来。
逆,就是脚先出来。脚先出来,生孩子就容易难产。古代很多妇女难产时死了。
寤生就是武姜生庄公时,发生难产。
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让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给庄公取名“寤生”(估计庄公小名叫姬难产。很难听的名字哦)。武姜对庄公很厌恶。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武姜爱第二个儿子段。想立段为太子。
亟,是多次的意思。不是亟待,急迫的意思。
武姜多次请求武公立段为太子。武公都不答应。
第二段: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我们逐字逐句的说。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等到武公死了,庄公继承了王位,当了王。
为之请制。
看郑国的地图,更有利于理解全文。
制,指的虎牢关。
京,是靠近虎牢关的城。
共,是共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共国。后被卫国所灭。地图看,共城市郑国的一个都城。所以地图可能不准确或者说时间不匹配。
城颖,是郑国南边的一个城。
把这四个地方搞清楚了,有利于全文的理解。
这里省略了谁为之请。
第一次读,我也没有明白。
从第一段看,本文主要说了四个人物。武公及武姜,他们的儿子庄公和段。
因此,这里的主语就是武姜。
为之请制。制是什么意思。不懂,没关系,看庄公的回答:制,岩邑也。
从而看出,制应该是城的意思。也就是武姜为了段向庄公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佗,通假字他或它。唯命,就是母亲想为段请求其他任何邑,我都答应。
可以想想:庄公这时多大年龄?好像14岁,年龄不大。
母亲武姜为自己的儿子要分封的地盘。地盘是位置险要和重要的制邑。
庄公没答应。可见庄公年龄虽小,反应挺快,不能将好的重要的地盘给自己的弟弟。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武姜就向庄公请求分封京这个城给段。庄公让段到京这个封地居住。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这一段是庄公的一个大臣说的话。
我们看看大臣说了什么。
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城邑的围墙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按先王的规定,大城市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无法控制。
从一段看出,段到了京这个封地,其城墙的规格超过了法度,不合祖制。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庄公回答。
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
大臣回复: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太叔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进一步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滋长的野草都很难除掉,更何况您尊宠的兄弟呢?
何厌之有,就是有何厌的倒装。
接着看庄公回答: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毙,“敝”与“死”联合起来表示“歪斜着身体倒了下去,接着断了气儿”,就是死的意思,这里说垮台,也可以说死。
待之,待为等待,之就是指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件事。庄公的意思就是等待事态的发展就像我预料的那样。
第三段: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第二段说的是武姜为段向庄公请求了封地京。段在京地的城墙规格不合祖制,大臣表达了担忧,但庄公没有阻止段的行为。
我们会想,段是庄公的弟弟,但庄公没有阻止段的行为。就像一个做了错事,自己的亲人没阻止,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犯错下去。
庄公这么做对不对呢。
接着看段还会有什么违反规定的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字面上好理解。
既而,就是没过多久。
太叔又命令原属郑国西部、北部的边邑既属于自己又属于庄公。
西鄙北鄙,就是西部和北部的意思。
孔子评价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不贰过,就是不犯同样的错误。
还有,比如一个人有贰心。就是异心;不忠实。
本来西鄙和北鄙应该都听命于庄公,段让这这两地的主官既要听庄公的,还得听段的。
这时庄公的另一个大臣公子吕(子封)出场。
公子吕就是子封。这一段就是庄公和子封的对话。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民生二心。
庄公怎么回复子封的话呢。
公曰:“无庸,将自及。”
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
庄公还在预料段的结局,但仍没有阻止段的行为,有纵容的嫌疑。
下面看段又有什么操作。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这里的贰,就是上面的两个城,段直接拿过来,自己管,不再听命于庄公,并且还扩大地盘到禀延这个地方。
君臣又有对话。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民心。”
庄公说:“像共叔段这样不亲近兄长,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也将会崩溃。”
难以理解的字就是厚。这里指实力雄厚。
不义不昵,不是很好懂。这里省略了主语段。
庄公说的意思,段不讲义,不亲近兄长。实力再雄厚,也会崩溃。
庄公还是预料段的结局。但依然没有阻止段的行为。
好戏还在后头,段会怎么做呢。
接着第四段: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新郑”。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
完聚,两层意思,完是修葺城墙,聚是聚结,也就是修葺好城墙,聚聚造反的士兵。
袭,偷袭。看后面庄公的反应,会对偷袭这个词有深刻的体会。
夫人将启之。这话不好翻译。段在外面偷袭。夫人也行动,只能意译为武姜也配合段的行动,那就是做内应。
庄公怎么做?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庄公探听到这件事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
庄公好镇定吧!
庄公听说段造反了。说可以讨伐了。
命令与子封讨伐段。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读这几句,我们心中是不是有个疑问。
京邑的人民怎么这么快就背叛段了呢。
如此说来,段在封地京邑这个地方,庄公对段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并且采取了一定防备措施。
第五段:史书的评价。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故事写到这里,似乎不需要往下写了。
本文写到了庄公,写了武姜,写了段所做的事。
庄公将段赶到共国去了,对武姜应该有一个交代。
庄公应该是恨武姜,自己的弟弟造反,自己的母亲居然做内应。
看庄公怎么做?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泄泄 一作:洩洩)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
这句话的字词好懂。
城颖就在郑国南部的一个城。
庄公发毒誓了,跟自己的母亲武姜不到黄泉不再见面。
可见,庄公对自己的母亲有多恨。
既而悔之。
过不了多久,庄公后悔了。
为什么呢?
庄公的父亲死了,弟弟被他赶到邻国了,母亲被自己安置到城颖了,他成了孤家寡人。估计他感到孤独了,所以后悔了。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
这句比较好懂。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的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
颍考叔故意问庄公的话。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颍考叔答道:“您担心什么呢?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
君何患,倒装,君患何。文言文中很多这样的倒装句。
下面看看庄公跟武姜见面的情形。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对这段话,我们要好好理解。
初,文中第一个字,也是文中最后一个字。
初,武姜对庄公是厌恶的。那么最后恢复的也是当初的关系。二者是不是还是那么的关系呢。
武姜偏心爱段。段造反,武姜配合。武姜这样做,把自己的大儿子庄公又置于何地呢。
二者关系的恢复,只能是一个假象。
恨,庄公对武姜肯定是恨,恨母亲太偏心。庄公得不到母亲得不到弟弟的爱。
对武姜呢。她悔恨吗。她悔不该支持段吗?段逃到共国,她可能还想见段,但庄公能让她去共国与段相见吗?
人间的亲情,要处理好,难。
第六段: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小结:我们从中感悟到什么了呢?孝是肯定要坚守的。其他的呢。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