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6的表内乘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一、活动基本信息

1. 时间:[具体时间]

2. 地点:[具体地点]

3. 参与人员:[教师姓名1]、[教师姓名2]、[教师姓名3]、[教师姓名4]、[教师姓名5]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熟练掌握100以内加法,尤其对同数连加有一定计算经验,这是学习乘法的基础。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具象化学习,但抽象思维薄弱,对“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的本质理解存在困难。部分学生易混淆“相同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在乘法算式书写中可能颠倒位置。对于乘法口诀,学生能机械记忆,但难以理解口诀的来源与意义,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因无法准确提取“相同加数”和个数而受阻。矩阵模型的空间感知对学生也有挑战,需借助具象支撑突破难点。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乘法运算的起始内容,承接加法运算,为后续表内乘法及更复杂乘法知识奠基,符合新课标“数与代数”领域对运算能力和模型思想的培养要求。教材以等组模型(如“每盘苹果个数相同”)和矩阵模型(如“方阵排列的物体”)为载体,具象化呈现“相同加数”和“个数”,明确乘法算式书写惯例,同时通过矩阵模型初步渗透乘法交换律。2~6的乘法口诀编排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原则,结合情境让学生经历口诀编制过程。解决问题板块注重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用乘法意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凸显数学与生活的关联。

四、教研纪实

1. 教师1:教学乘法初步认识时,得用好等组模型,比如用小棒摆“3个4”,让学生先连加,再引出乘法,对比感受简便性。还要强调“相同加数写前面”,可通过错例辨析加深印象,比如区分“4个3”和“3个4”的算式写法。

2. 教师2:矩阵模型很关键,能用点子图或正方形学具摆方阵,比如4行3列的点子,让学生从“每行几个,有几行”和“每列几个,有几列”两个角度看,自然渗透交换律,为后续学习铺垫。

3. 教师3:口诀教学不能只让学生背,要让他们参与编制。比如教“5的乘法口诀”,结合五角星图,让学生数个数、写加法、编口诀,理解“五六三十”对应“5个6相加”,这样记忆更牢固。

4. 教师4:解决问题时,要聚焦“找相同加数和个数”这个核心。可以设计“分物”“排列”等生活化情境,比如“每盒铅笔5支,3盒共几支”,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再列乘法算式,避免盲目计算。

5. 教师5:练习设计要分层,基础题巩固口诀和算式书写,提高题可结合矩阵模型设计变式题,比如“用乘法算式表示6行2列的点子图”,拓展题可联系生活,比如“算教室座位总数”,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

五、活动小结

        本次集体备课围绕《1~6的表内乘法》展开深入研讨,明确了教学核心与重难点。学情分析清晰指出学生抽象思维弱、易混淆概念等问题,为教学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教材分析梳理了模型支撑、口诀编制、问题解决的逻辑脉络,贴合新课标素养要求。教研中,各位教师结合实例提出具体方法:借助具象模型突破乘法意义理解难点,通过参与式活动落实口诀编制,以情境分析聚焦问题解决核心,还强调了错例辨析和分层练习的重要性。后续教学设计将整合这些建议,注重具象与抽象结合,强化算理与应用关联,助力学生扎实掌握乘法知识,培养运算能力和模型思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