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枪响,在水面上扑通的孙家驹不再动弹,一股殷红的血水涌出水面。尸体在流水中,越漂越远,慢慢地沉入水底。
……
崎岖的山道上,一个俊俏女子,横坐在毛驴上,红袄青褲,两朵火红的石榴花戴在发间,尤其显眼。牵毛驴的后生,浓眉大眼,面带微笑,一件得体的黑色对襟衫,袖口卷起一截,露出一丝洁白的衬衣袖,更显得干净利落。
这是谁家的闺女回娘家?好一对金童玉女!
就在王有福去太湖山搬兵的同时,李大湖和霞姑就这样下山了。
此行的目的,是侦察地形,选取伏击郑旭初的埋伏点。虽然项震山和霞姑对地形都很熟悉,把到姥坞嘴路上可以设伏的地方,都一一摆了出来,李大湖还是决定,要到实地看看。李大湖人生地不熟,要有霞姑带路,为了行动方便,避免受人怀疑,便装扮成小两口儿。他们自己不知道,这小两口儿,其实也是很引人注目的,只是不会让人朝别处想。
“大湖哥,”坐在毛驴上的霞姑,甜甜地叫了一声,“你以前,有这样牵过毛驴的吗?”
“有啊。我们桴槎大山那地儿,毛驴也多,时不时要牵着毛驴运粮食,拉柴禾。”
“嗯拉,我是说,像这样的,像我们今天这样的。”
“这样啊,化装侦察也是有的,牵着毛驴,拉上点山货去赶集。”
“大湖哥你好坏哟,把我比成山货了。”
“哪里,哪里,你是千金小姐,我这不是在伺候着你吗?”
其实,李大湖明白霞姑问话的真实意图,但他就不往那上面说,故意东拉西扯,引得霞姑发急撒娇。他也是年轻人,他也渴望着,未来会有这样实实在在的场景。但现在,只是做戏,战事在即,不能想,更不能说。
霞姑从李大湖的话中,隐约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也就没再追问。最后一句说得有点呛,也是在掩饰,说过就抿着嘴乐开了。
巢城通往姥坞嘴的路,是沿着湖边和山脚之间,开辟出来的一条大路。这条路,是巢南唯一的一条官道,再往前走,可以一直通到安庆府。姥坞嘴是在这条官道靠湖边一侧,从一条岔道拐进去,这里离巢城只有30多里路。李大湖和霞姑走到山下,先在那条岔道口看了一下,原本打算在这岔道两侧设伏,这样可以避开官道,便于打扫战场。看过现场后,李大湖摇摇头,说这里不行,两边都是开阔的湖滩地,部队无法藏身。而且这里离姥坞嘴太近,战斗打响后,留守的湖匪可能会出来增援,我方就会陷入前后夹攻之中。
两人又继续往巢城方向走,大约走了七八里路,来到一个小土包前,这里是原先预定的另一处伏击点。
小土包有四五亩地大小,上面有几十棵大杂树,四周有几片灌木丛。土包靠路边一侧,有个四方形凉亭,是专为采茶人躱雨歇凉而建,故称为茶亭,此地也因此亭而得名。
李大湖把毛驴牵到土包上,拴到一棵树下,就要扶霞姑下来。霞姑说,不用扶,我自个儿下。说着,手撑驴背,跳了下来,哪知道坐得久了,两腿发软,落地后支撑不住,身体猛然前倾,李大湖下意识地急忙伸手抱住,两人脸对脸,紧紧地贴在一起。李大湖怕摔着她,不敢松手,忙问:“咋了?”霞姑羞红了脸,闭着眼睛,在李大湖耳边吐气如兰:“没事,大湖哥,你把我抱到亭子里,坐一会儿就好了。”
在凉亭里,霞姑伸伸腿,蹬了蹬脚,然后站起来蹦哒两下,说:“好了。”李大湖疑惑地望着她,看样子真没毛病,也就罢了。
土包是前临官道,背靠巢湖,左边是一片湖滩地,上面稀疏地长了一些苇草。路那边,是一大片连接到山坡上的茶园,时已深秋,早过了采茶季节,茶树枝壮叶肥,一树墨绿,满目葱茏。
李大湖在土包上绕了一圈,又钻进对面茶园里看了看,心中已有底数,便招呼霞姑回转。
王有福和荚存义的游击队,是第二天下午赶到项家山村的。一道过来的,还有交通员马大姐,本来,她把情报传给客栈老板,就算完成了任务,但这次,他坚持要自己送到山上。她心里装着个小九九,队伍上的同志都来了,这样的战斗机会不能错过,她一定要参加,而且那位队长同志还救过自己,她要和他一起去战斗,才对得起他。
马大姐带回的情报,是宋高参透露出来的。宋高参招呼许妈,明天中午不要烧他的饭,因为他要参加专员公署的午宴,为郑旭初送行。
根据这个情报,郑旭初明天下午就要回来,但究竟在下午什么时候,只能掌握一个大概的时间范围。巢城到茶亭,有20里路,没有汽车,步行要一个半小时,这样算来,最快也要到下午两点以后才能过来。
伏击部队必须预先进入阵地。李大湖决定,趁着中午路上行人稀少的时候,把队伍带过去。霞姑想把她的民兵队全部拉上去,李大湖说,用不着那么多人,那地场人多了反而不好隐蔽。霞姑说,大家都想参加,连马大姐都要跟着上去。说到马大姐,李大湖心动了一下。刚才荚存义已经悄悄告诉他,马大姐就是那个马惠珍,这让他对马惠珍有了一种刮目相看的感觉,别的不说,单凭她毅然决然地离开吴谷山,就是一个有品质的好同志。想了想,对霞姑说,都去也可以,但只能10个人参加一线战斗,其余的人,全部隐蔽在茶亭对面山坡上的茶园里,作为第二梯队。李大湖已经算计好,10 个民兵,加上皖江联络队的人,正好20个,这样的兵力,打这种规模的伏击战就够了,因为土匪也只有20人左右。
队伍适时进入茶亭一带,虽然是大白天,因为正是吃午饭的时候,加上山区本来人就少,路上几无行人。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李大湖、霞姑、王有福和6个游击队战士,埋伏在茶亭土包上的灌木丛中。荚存义带着霞姑挑选出来的9个民兵骨干,到对面的茶园里,以茶树作隐蔽,沿着路边,一字排开。剩下的几十个民兵,由陈杰带领,到离大路近百米的茶园山坡段,隐蔽待命。
罗网已经布下,只等鱼儿撞网。
打伏击战,考验的就是耐力。仗真打起来,有时十几分钟就能解决战斗,但埋伏的时间却要几个小时,长的甚至要一两天,而且还不能随便乱动,这种时候,耐心和定力,就是战斗力。
民兵们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战斗,心情激动是难免的。马惠珍趴在荚存义身边,不时地问:“荚队长,土匪们是不是快到了?”荚存义为防止大家松懈,每次都说“快了,快了。”两个小时过去了,荚存义发布第一道命令:“向两边传:战斗以对面的枪响为号,不许乱放枪,瞄准了敌人再打。”又过了一会,发布第二道命令:“不许睡觉,大家互相掐一下,防止打瞌睡。”
对面土包上,是这次战斗的主阵地,居高临下,敌情看得准,易于攻击。为了在第一波攻击时能最大限度的杀敌,李大湖早早地为大家编了号,他自己是一号,然后一路排下去,战斗打响后,是几号就瞄准第几个敌人,这样可以避免子弹都打在一个敌人身上。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敌人到了。
远远地看去,队伍有点奇特,很有点威风。打头的,是10个匪兵,都穿着新发的国军军装,都是肩扛歩枪,腰垮短枪的双枪兵,10人排成两路纵队,歩伐也还整齐,大概是这几天训练出来的。
双枪兵之后,是一乘八抬大轿,8个匪兵抬着,里面坐的,必定是郑旭初无疑。这种轿子,过去都是当朝一品坐的,郑旭初现在当司令了,也想风光一下。
轿子后面,又是两个全付武装的双枪兵。最后面还有三辆拉货的驴车。
面对这个阵势,李大湖迅速调整方案。他和王有福,负责消灭轿子后面的那两个匪兵,然后由王有福去控制住那三辆驴车。驾驴车的好像是老百姓,不要伤了他们。
霞姑的任务,是打抬轿子的,只要打掉一个,轿子就会落地。其余的战士,重新编号,重点是打掉前面两路纵队靠这边的一路,另一路5个敌人,留给荚存义他们对付。
布置停当,敌人已到了跟前。李大湖眼瞅着轿子后面的匪兵进入射程,一抬手,叭地一枪打了出去。
枪声就是命令,大路两边的交叉火力,随之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