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我们先来描述一下,2019年第一周,你是如何度过的?
W:我要如何描述呢?感觉能说的东西很多,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I:想象给朋友讲故事,这星期你经历了什么。
W:这周是2019年第一周,元旦放假三天,人没有放松,读书写作运动,每天过得很有规律。5点半早起,坚持每日十问,然后写与己对话,跑步3km。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单调重复,但却能调动我的状态。
自从前两周重启开始,我的状态已经逐渐稳定下来了。情绪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人也变得积极主动去面对困难。
可能是新年的伊始,人会充满一些期待和希望,能给我带来一些动力。于是早起阅读写作运动表现都不错。一周里我也读了3本书,同时还做了读书笔记。这是读完书后,第一次立马做笔记,同时还做得很有成就感。
为什么说有成就感呢?因为做 《隐藏的教练》的读书笔记,我花了2个多小时,历经三天才做完,这样子显得效率低,而且很痛苦。但在做《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时,我只用了45min就完成了,而且做出来的笔记要比前者好很多。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这次我利用了“每日十问”,对做笔记这件事进行反思,同时在当天提出下一步行动。没想到晚上实践后,就收到了效果。
“每日十问”是我计划培养的习惯,每天早起后,在便签纸上,写上十个问题,自问自答,梳理内心的烦恼。我发现这个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自己整理思路,清空大脑。而大脑思绪减少后,整个人的行动力提升不少,想得少了,人也就动起来了。
本周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莹莹买的小米扫地机器人回来了。我们给它取名“小狗子”,因为我是莹莹的狗子,这是她送给我的新年礼物。有了扫地机器人,我做清洁的时间大大减少了,从原来90min缩减到30-40min,而且我还能去整理房间。
能想到的,大概就是这么多。
I:很不错哟,你能从本周一些好的变化以及有趣的事情入手,这非常好。不过我想问,为什么这次你不从坏的方面入手,“数落”自己了呢?
W:那样太痛苦了。好不容易重启了,又把自己打趴了,估计我春节前都无法重新调整自己了。
I:这么说,你是刻意回避,为了不影响现在的状态咯?
W:有点这么个意思吧。说实话,一想到要复盘一周的表现,我就觉得很麻烦,虽然我知道这样做有好处,但我就是不想去做。
I:是因为不会做,还是做得不好而不想做?
W:做得不好,让我想着这件事很难,麻烦,而觉得麻烦,就不愿意去做了。
I:所以,还是方法问题咯?
W:算是吧。
I:那么你觉得困难的地方在那里?
W:有两个:
1.我不知道如何客观地描述一周的表现。原本按工作、个人(身、心、灵、智慧)、环境、社交、家庭等五大方面进行回顾,将投入每个方面的时间以及所做的事情列出来,这不仅很耗时间,而且没意义——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2.我不知道如何畅想下一周的未来。我要怎么做计划,如何去规划下一周的事项。
I:那么你的目标是什么?围绕你的目标,看看自己投入了多少,做到什么程度不就可以了吗?
W:不要问我目标,因为我没有目标,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I:如果没有目标……
W:我知道的,可是我就是没有啊,总不能像之前那样,一直待在原地思考,憋不出来,人都变抑郁了吧?
I:你是不是对目标理解有误啊?是不是觉得目标就是那种使命感,要设一个长远的目标,然后就朝着它行动,做出改变?
W:可是,仅仅是写每周读书xx本,写作xx篇,跑步xxkm……这根本不是目标啊,顶多是实现目标的KPI,或是日常的工作量而已。
而除了这些,我不知道周目标还能定成什么样的。
I:那你想下周还是这么过吗?比如说,这周读了三本书,那么下周你就读四本书,五本书,只要比这周好,就是成长了吗?
W:当然不是啊,过去的实践经验告诉我,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把自己累死。虽然说质变会形成量变,但是时间和精力有限,即便我效率再高,可能最终一周只能写10篇文章,一周读7本书,但维持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最后我都会把自己逼疯。像去年我就是这么做的。
I:既不想像现在这样过,同时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此时你要怎么办?
W:这正是我现在的困惑,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I:那以前你是怎么知道下一步行动的呢?是谁告诉你的?
W:1.参加课程,按照课程要求来做就可以了;
2.一年读300本书,写作400篇,平均到每个月,每周不就有事可做了吗?
3.临时新增的事项,或是新接的任务,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就可以了。
I:按照你这么说的话,现在这种设定目标的方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你了。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
W:我不知道啊。
I:那往常你是如何找到下一步行动的?
W:1.待不下去了,痛苦难耐后,选定一个方向,直接就去做了;
2.找到新的课程,然后参加;
3.读到一本书,启发思考,找到了新的方向,然后去行动;
4.与朋友交流,找到突破“瓶颈”的方法,然后去实践。
I:所以,现在是什么限制你寻找新的方向呢?现在并没有什么卡住你,只是你不知道走去哪里而已。但正因为不知道方向在哪里,觉得哪里可能有自己想要的,就选择走过去,不就可以了吗?
W:好像这么说也是这样。我觉得限制自己行动的信念是:担心用这种试错的方式找到目标,花费的时间太长。
I:对你来说,时间更重要吗?还是说,你希望是花费越多时间就越好,时间长短是你判断选择方向的重要标准?
W:不是的,如果方向错了,后面的努力就白费了。就像昨天写发言材料一样,事先没有调研好要写成什么样,最后写出来才发现是有问题的。
I:那么,你现在能够做的是什么?或者说,你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W:额,我想先修正一下,刚才你提问的“限制原因”。我突然意识到,原因不应该是时间,而是畏惧改变——我不确定是不是这个,但会比“时间”靠谱。因为尝试新方向,是需要打破原有的模式的,其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原本我可以用来读书写作的时间,就需要挪至到新方向的尝试上。而且试错是有代价,可能会没有结果,这时候就会让我觉得,时间花出去了,却没有结果,还不如用来写作读书。
而如果先把阅读写作置顶,完成后再去尝试新方向,那么我的时间和精力就有可能被榨干。
所以,真正限制我的反而是这种矛盾。
I:既然你已经看到了矛盾,你应该怎么做呢?
W:试错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似乎有些极端了,不想付出任何代价,就像获得收获。这恰恰是问题所在,是限制我做出改变的地方。这背后可能是安全感的不足,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但不管是什么,我愿意继续尝试。
I:好样的,那就开始做周检视和计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