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普及以来,万能的朋友圈就出现了。2012年注册微信号之后,从不习惯登微信到现在几乎不登扣扣,我的大部分生活记录从扣扣空间转向了朋友圈。我还是频繁地更新朋友圈,一如当初频繁在空间蹦哒一样。
微信的功能不像扣扣,它不仅仅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更成为工作学习的交流平台。所以,很多人觉得不能随意在朋友圈发文字、图片,尤其是有关工作的。因为那里不只有你的三两好友,更有同事、上司。尽管朋友圈的功能日渐强大,我们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动态对不相干、不喜欢的人屏蔽,但是稍有不慎,你的抱怨可能就成为你被领导炒鱿鱼的原因。
我不知道将来我上班以后会怎样,起码现在的我是不愿考虑这些问题的。
在我看来,朋友圈的功能就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朋友互动,当然也可以有碎片化的学习收获。所以无论开心与否,我都可能在情绪出现的第一时间发在朋友圈。当然,我本身不是一个喜欢传播负面情绪的人,所以我很少发令人沮丧的图文。三毛在寄给读者的信中说过,我喜欢把快乐当传染病。我也希望我可以成为这样的人,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但是也不能只为了别人的幸福而总是牺牲自己)。
有人喜欢在朋友圈发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见了哪个好朋友,去了哪个好玩儿的地方;有人喜欢说我今天看了什么书,见了哪个大咖,听了什么音乐会;还有人坐飞机满世界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无论是纯粹的记录,还是炫,那都是别人自己的事儿,旁人没有权利说三道四。况且说实在的,人家不就是发了一下自己的日常么,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喜欢的,完全可以屏蔽甚至互删嘛,不用非得逼自己去看看不下去的东西。
说到这儿想起来关于删好友的尴尬事儿。经常有很多人加了好友也从不互动的,本来就不熟悉,加了也还是陌生人,所以我可能一年会有几次对通讯录、微信、扣扣好友进行清理,几乎没有联系过的就被我删掉了。尴尬的是,有些被删掉的“好友”回头又加了我,可能还会问为什么被删掉了……到这时,就有些结舌了。好在这样的情况很少。我把我的习惯告诉了一个好朋友,她一时兴起就删了好多不怎么联系的,结果那些人后来又一个个问她情况,重新加了回来。听了她的经历,我在一旁只想笑。互删好友的前提是,我们对自己的圈子有比较明确的认识,要知道哪些人是彼此喜欢的,渴望结交的,那些你想要删掉的,他们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联系你,删好友对彼此都不会有什么影响。这样一来,就会少了很多社交负担,因为留下的也应该是“志同道合”的,“臭味相投”的,你在朋友圈发什么无需顾虑很多。
我们常会看到一些网红文教我们如何发朋友圈才能让别人对你有一个好印象。可是熟悉我的人对我的印象可能已经定型了,不熟悉的人通过朋友圈又能对我了解多少呢?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你,也没有几个人会在意你好与不好。与其那么看重别人的评价,倒不如取悦自己,想怎么发就怎么发。
看过一篇文章说“晒宠物比晒娃强,晒娃比秀恩爱强”,就是让我们不要随便撒狗粮嘛。网络流行语“秀恩爱死得快”,似乎也是对喜欢秀恩爱的人的警告。既然秀恩爱不好,那不秀恩爱就可以天长地久吗?凡事不可极端,秀与不秀,只要把握好度,发在朋友圈看到朋友的祝福,你敢说没有幸福感爆棚的时候?我也喜欢秀恩爱,变着花样儿秀,异地恋的我们好不容易见一次,我就不能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一下吗?我就是喜欢用这种方式记下我们走过的山山水水,吃过的美味佳肴。我发在朋友圈或是空间,想看的人便看,不想看的人划一下手指顺便说一句“傻逼”也就过去了,可是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千金难买我乐意!我就是这么任性!
除了美好的事情,生活中也有一些让人歇斯底里的事。我也在朋友圈抱怨过,指桑骂槐过,更有直接爆粗口的,当时情绪一激动,什么话都能说出来,然后就会看到朋友的关心和安慰,甚至开玩笑说替我出气的。这些负面情绪出现在自己身上已经不太好了,再拿去影响别人,其实是更不好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脆弱无助的时候,如果发朋友圈求安慰能获得一些慰藉,为什么不发呢?毕竟情绪的低落也只是偶尔,只要不是每天都充满负能量,展示自己彼时彼刻真实的糟糕状态,又有何不可,那也是另一个自己。我这样一个被称为“二货”的人,在心情很不好的时候发朋友圈也有被认为是在搞笑的,底下一大堆点赞的,这个时候再自嘲一下,坏情绪很快也就过去了。很多时候我更习惯通过自嘲来缩短负面情绪持续的时间。
说到底,发不发朋友圈,发什么样的朋友圈,都取决于对自己、对所处圈子的认知。如果喜欢发,那就发吧!有人告诉我,每次看你的照片笑得那么开心,我也好开心呀!难道这还不能构成我发朋友圈的一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