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32期“游”专题活动。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曾风靡一时的话语,道出了无数人对旅游的向往。利群的广告:“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这句广告词深入人心,潜移默化中,人们就被洗脑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人生就该去旅游,看看沿途的风景。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能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事。通过小小的网线,天文地理、国家大事、奇闻异事皆可尽收眼底。疫情期间兴起的“云旅游”,更是让我们能在线上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光,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这让我不禁思考,旅游的意义究竟何在?旅游也就这么一回事,该看的,网上都能看,该吃的,网购都能买,不一定非要去当地。如果非要给旅游找个意义,大概就是当时的心情好了。
我总觉得,所有的农村大同小异,所有的城市也相差无几。去一个新的地方,不过是见见许久未见的朋友,看看未曾看过的风景,尝尝未曾吃过的当地的美食,这又怎么样呢?很多时候,旅途的奔波、景区的拥挤,反而让人疲惫不堪,所谓的旅游,成了出门找罪受。更别提,有些人出门一趟,就再也回不来了,有人翻车了,有人翻船了,有人猝死了,反正旅游的路上,啥事都有可能发生,比如前阵子传的沸沸扬扬的大S在日本突然离世。虽然出意外的只是少数,总归有这可能性,本来不出去玩还挺好的,出去玩一趟,小命都玩完了。
或许是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或许是因为缺乏穷游的勇气和认知,我很少出门远行。旅游并非是我的生活的必需品。也就偶尔出门逛逛商场,逛逛公园。我这做二休一的班也没假期,更别提还得加班。五一假期,只有一日闲暇,还是在4号礼拜天,其实也想出门去走走。想带着孩子出门踏青,看看草坪看看鲜花。但在做礼拜与出游的抉择间,我最终选择了前者,那是对信仰的尊重与坚持,我知道聚会比玩乐重要。
平日里,下班的时间也不固定,3号下午5点半下班,难得的下班早的时光,想着五一商场有大促,想给父亲买点东西。父亲从小岛回来过节,这些年一直是父亲在拿钱资助我,我很少给他买东西,父亲在家休息几天,明后天又要回小岛了,想买就得趁早买好了,不然尺寸大小不合适的话都没时间来调换了。下班后,我走进耐克卖场,为父亲添置新衣新鞋。这份小小的孝心,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游”——游走在亲情的温暖里,感受着给予的快乐。这次来商场,算是五一出游了一趟,平时就是家里和单位两点一线。
虽然不常出门,很多好看的没看过,很多好玩的没玩过,很多好吃的没吃过,但我也并不觉得遗憾,因为我找到了另一种“游”的方式——在书中遨游。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是心灵的港湾。当我翻开一本好书,便如同踏上了一场奇妙的旅程。我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智慧与情怀;我可以走进不同的世界,体验别样的人生;我可以在文字的天地里自由驰骋,让心灵得到滋养和升华。正如有人所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既然身体暂时无法远行,那就让灵魂在书海中畅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