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K最近有些闷闷不乐,告诉我说他最近做了个性格测试,结果表明,他属于讨好型人格。
通过平日和K的相处,我也能够感受到。与人沟通时,他常常以和善形象出现,能敏锐地觉察到周围环境的变化,觉察到别人心情的好坏,因此能及时地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同时,K很少与人发生冲突与分歧,比较能受到大家的接纳和喜爱。
在此过程中,他总是对旁人和情境都予以充分的关注与尊重,但却不太在意自己的真实感受。
习惯性去讨好的他,只关注别人和情境,不关注和尊重真实的自己,有比较低的自尊。
而且,K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害怕朋友不喜欢自己,经常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无法真实地呈现、表达自己,与外界建立良好的联结。
同时,社交中的争吵、尴尬、意见冲突等负面状态会让他十分地不安,并且总是试图营造出和谐的气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K的这些行为似乎在传达:我对你这么好,你能不能也对我这么好?
但是,
很多时候,由于他过分想讨好他人,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立场,容易让人认为他没有想法,是“墙头草”,更是给人有点虚伪的感觉,反而不容易得到我们大家真正的欣赏。
其实一切都是有迹可寻。
童年时期的K,寒暑假都是在奶奶家渡过。奶奶信佛,慈悲为怀,助人为乐。对待周遭所有人,包括老伴,儿女,孙子,亲戚,邻居,甚至乞讨陌生人的需求都力所能及地去满足。
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求,她也一定要努力想办法解决,不然就会一个劲地道歉,感觉对不住人家的期待。
奶奶的聪慧善良和宽容大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K,包括对他人期待一昧地满足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直到毕业以后,K才明确意识到自己这种个性,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要好的朋友对K提出的要求他都一口答应,甚至不去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解决问题。朋友找K借钱,刚毕业没有任何存款的他,会借口自己急需资金周转,想尽办法找周围的朋友凑钱,然后一次性都打过去。
朋友知道K是英专毕业,又就职于外企,跟翻译有关的事情就直接提出要求。K知道自己语法不够准确,也不想辜负朋友的期待交出一份不够好的作品,就会在花大量时间帮忙翻译之后,低声下气去寻求母语译员同事帮忙校对一遍。
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都知道时间非常宝贵,没有人有义务为你做任何事情。愿意帮忙真是靠情分,K自己欠下很多情分去帮另外一个有能力的成年人,还不求任何回报,他现在都忍不住想跟我吐槽,凭什么要牺牲自己大量的时间精力委曲求全去满足别人的需求?
公司同在一个部门的同事,年长K十岁左右,刚认识感觉挺好,后来不知道K怎么得罪别人了,微信被屏蔽,夸赞对方优点被看成不务正业,分享行业有效信息被说成多此一举… 次数多了K心里也会不平衡。
我开导他说,也许就是天生气场不合吧,既然对方冷冷地表明了态度,为什么你还要想提供帮助去讨好别人呢?
要学会为自己而活,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应该拥有面对批判的能力,并且用足够的自信和智慧去辨别真假。
你最应该关注和重视是自己,为自己每一天取得的小小进步而欢喜,因为你离更好的自己又近了一步。注意力聚焦在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而不是昨日的烦忧之上。
K逐渐意识到这种性格给自己带来了诸多不便和负面影响,决定要好好反思一下。
我也不知道怎么样安慰,只是提醒K,一定要提高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不要把很多事情无端怪罪到自己身上。被人夸奖的时候不要迷失方向,知道自己离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被人看轻的时候也不去争辩,你只要去做自己相信的事情就好。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人的一生能够得到的最大礼物就是Ta的性格。K应该非常感恩获得了天生乐观和乐于助人的性格,也因此结交到许多志同道合和互相欣赏的朋友,这就证明他已经足够好了。
K沉思良久,回家喝了很多鸡汤,然后发信息告诉我,他要学会保持保持低调谦逊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成为一个靠谱,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值得信赖的人。停止刻意讨好任何人,学会拒绝。并且相信,不用迁就别人的自己,未来会更好。
他说,他要保持时间和精力要放在主要矛盾上,比如工作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积累,向优秀又勤奋的小伙伴学习,独处看书做笔记,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过多地关注别人的想法和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和生活。
我笑了笑,回复他,对于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就随他去吧。
人的一生是孤独的,只有自己才能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学会和自己独处是成长必经之路,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首先我们要学会要尊重,爱护,信任自己,然后才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正能量更好地传递给他人。
不再给自己增添莫名的焦虑和自责,再见到K,我发现他比以前笑容更多了。
他说,他每隔一个月就会总结一下,所有让自己烦心的事,要不用行动解决,要不直接删除记忆。
K已经学会定时丢掉包袱,好好爱护自己,保持身体健康和自信。他说,生活太多有趣的事情值得探索,无关紧要的事情都随他去了。
是的,我点头。轻装上阵,接下来还要面对未来更大的惊涛骇浪呢。
赞一个然后学会更好地爱自己 :)